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刘彤华简介

刘彤华简介

淘名人 2024-02-17 22:04 热度:

刘彤华

刘彤华(1929年11月13日—2018年7月8日),女,江苏无锡人,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刘彤华于1953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第六军医大学病理系工作;1954年在第七军医大学病理系工作;1957年在中国协和医学院病理系工作;196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工作,担任副研究员;1978年担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副主任;1985年担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1995年担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7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89岁。刘彤华长期从事胰腺癌及内分泌肿瘤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彤华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市

出生日期:1929年11月13日

逝世日期:2018年7月8日

毕业院校:上海圣约翰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诊断病理学》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29年11月13日,刘彤华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47年,考入七年制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1953年1月,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第六军医大学病理系工作。

1954年1月,在第七军医大学病理系工作。

1957年1月,在中国协和医学院病理系工作。

196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工作,担任副研究员。

1978年1月,担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副主任。

1985年1月,担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

1995年1月,担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7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9岁。

主要成就

刘彤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彤华来一直进行胰腺癌的实验性基因治疗研究。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反义癌基因或野生型抑癌基因或自杀基因导入人胰腺癌细胞系,均获得了癌细胞生长抑制、致瘤性消失的效果。以survivin为靶基因设计合成的DNAzyme以及针对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设计的小分子siRNA和无启动子全长寡核苷酸均能有效地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通过研究证实粘着斑激酶的磷酸化水平与胰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进入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进入到个性化医疗的时代,刘彤华认识到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前景,建立了中国国内第一个分子遗传病理实验室,在中国国内最早开展对乳腺癌、肺癌、胃癌、大肠癌等肿瘤进行HER2、EGFR及K-ras等基因靶向检测。她深入开展对多种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刘彤华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获奖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20年

《中华病理学杂志》第十一届编辑委员会特邀编委


国际病理学会中国地区分会司库


中华病理学会常委


《中华病理学杂志》副主编及名誉主编


《诊断病理学杂志》名誉主编


《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英文版)》编委


《国际外科病理学杂志》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刘彤华从事病理诊断已50余年,有极丰富的经验和很高的造诣,诊断正确率高,深得院内外临床医师及患者的信任。(中国工程院评)

昔日江南无锡一才女,如今霜染两鬓名院士。显微镜为伍、放大镜做伴,窗外万事不纷扰,一心一意病理片。她以大智大勇向一个个惊涛骇浪发起质疑,她用火眼金睛将善恶自然分在两端。从事病理诊断研究50年来,她的意见成为全国病理诊断的金标准。(北京协和医院“杰出贡献奖”颁奖词)

刘彤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她热爱祖国、心系人民,孜孜以求、追求卓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党忠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甘为人梯,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为中国病理学事业发展和病理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局医药卫生学部办公室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