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徐德龙简介

徐德龙简介

淘名人 2024-02-17 22:52 热度:

徐德龙

徐德龙(1952年8月3日—2018年9月21日),甘肃兰州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徐德龙于1976年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1983年获得南京化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13年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担任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理事长兼院长;2014年至2018年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8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徐德龙长期致力于硅酸盐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推广和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德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甘肃兰州

出生日期:1952年8月3日

逝世日期:2018年9月21日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材料工程基础》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1952年08月03日,徐德龙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

1968年03月—1973年04月,在新疆军区参加工作。

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担任过中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副书记。

1973年07月—1976年08月,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泥工艺专业学习,毕业论文《双层流态化烘干机》被选入《水泥生产技术》一书,毕业后留校工作。

1980年07月—1983年05月,在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就读硕士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3年05月—1988年09月,担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冶金系教研室主任、讲师。

1986年,负责承担了国家“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水泥悬浮预热分解窑的理论研究”,并申请成立了粉体工程研究所。

1987年10月,在全国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申报答辩会场,征服了所有专家,获此批项目最高资助。

1988年09月—1990年09月,在西德德克劳斯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徐德龙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德龙对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水泥干法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而新颖的观点、概念、见解和建设性意见。开发了三个系列的X·L型技术,使中国国外引进的三种立筒预热器窑产量翻番,节能30%以上,水泥熟料质量显著提高,利用该系列技术改造了120多条生产线,创造了经济效益。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固气比悬浮换热和反应理论,利用原创性的高固气比预热预分解技术建成10余条生产线,主要指标创同类型窑国际领先水平。主持设计了全世界最大的冶金工业渣水泥生产线,在20多家钢铁企业推广应用,各项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在悬浮态煤干馏制油、超细粉体制备、非磁性铁矿悬浮态磁化焙烧和循环经济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9月,徐德龙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准专利80余项,出版专著3部。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8.10

《材料工程基础》

徐德龙,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2年06月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同济大学等六校兼职教授

1995年02月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级会员

1995年03月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

1995年06月

Zement-Kalk-Gips中文版、水泥等六刊物主编、编委

1996年03月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科技教育委员会高级顾问

1998年04月

国家奖励办(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评委

2009年02月

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六、七届主席

2009年07月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

2013年03月至2018年0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评价

徐德龙是中国在硅酸盐工程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在水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粉体工程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中国工程院评)

徐德龙同志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科技创新敢为人先,在水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粉体工程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他献身教育无怨无悔,锐意改革鞠躬尽瘁,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教育理念将永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治校的史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评)

几十年来,徐德龙教授以其沧海般的襟怀、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和不甘平庸的灵魂,自觉肩负起了国家与民族复兴的使命,在中国水泥工程科学领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中国国内外专家刮目相看的奇迹,成为该领域出类拔萃的科学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