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燕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梁维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29年10月02日
逝世日期:2018年12月29日
毕业院校:北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2日,梁维燕出生于北京市,原籍山西省襄陵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毕业于孔德学校。
民国三十年(1941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辅仁附中学习。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1951年7月,在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51年8月—1988年2月,任哈尔滨电机厂副厂长。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2月—1994年9月,任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常务董事、副总经理。
1993年1月—1998年8月,任机械工业部三峡装备室副主任。
1994年9月—2006年9月,任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
2006年9月,任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12月29日16时,因病医治无效在海南省三亚市逝世,享年90岁。
主要成就
梁维燕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梁维燕主持研制达到国际水平的长江葛洲坝125MW水电机组;主持中国第一台引进技术制造的600MW发电机;主持突破高压定子线棒主绝缘防晕层电腐蚀的技术关键,实现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与防晕层半导体带包扎后一次模压成型的新工艺,无电压击穿,延长机组寿命;参与三峡机组论证,主持中国国内制造攻关,实现引进吸收再创新,达良好效果;为三峡机组中国国内制造的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大型水、火电装备制造重大技术关键问题。
科研获奖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项 |
---|---|---|
1985年 | 长江葛洲坝125MW水电机组研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1986年 | 引进技术型600MW汽轮发电机制造 |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一等奖 |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月,梁维燕主编了《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和《英汉电站工程辞典》等多部学术著作。
[1] 邹继斌, 江善林, 梁维燕. 考虑邻近效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79年1月—1983年12月 |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99年 |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 |
2001年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办公室高级顾问 |
2007年3月 | 中国青年设备监理工程师学术委员会顾问 |
2008年 | 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认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机电设备专家组组长 |
国家机械工业局三峡装备办公室高级顾问 |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 |
天津大学校友总会顾问 | |
天津大学黑龙江校友会名誉会长 |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梁维燕的父亲是一位土木工程师,长年在外地工作,家务全靠母亲操办,受舅舅家影响很深。
人物评价
梁维燕院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造诣高、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是中国工程科技领域的杰出代表。他(梁维燕)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哈电集团发展、奉献给了祖国发电工程及设备制造事业,并在中国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评)
梁维燕院士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勇于创新,敬业奉献。他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发电工程及设备制造事业,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中国工程院评)
梁维燕院士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公正廉洁、无私奉献。(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评)
梁维燕是中国发电工程及设备制造领域的权威专家,是中国大电机和水轮机领域的开拓者。梁维燕不懈钻研、自主创新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光明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