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国标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季国标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县
出生日期:1932年3月1日
逝世日期:2019年9月5日
毕业院校:华东纺织工学院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人物生平
1932年,季国标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父亲是一个小商店的店员,家境比较清寒,在家乡上小学时,正值抗日战争,无锡被日军占领,他亲身经历了日军的奴役,他的姐姐在战乱中被日军的流弹打死,因此从立志建设强大国家。
1938年,进入东林书院读小学,而后在辅仁中学念中学。上中学时,他积极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学生运动。
1949年,上海解放,同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交通大学,先后就读于工业管理系和纺织染化系。
1951年,院系调整,转入华东纺织工学院,在大学期间,他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青岛印染厂实习,适逢国家大力发展化纤工业,他服从工作需要,改行转业学习化学纤维专业知识。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为了发展中国化学纤维工业,选派季国标等6名青年去民主德国学习化纤技术,回国后,在保定化纤厂任技术室主任,协助厂长主管全厂的生产技术工作。
1958年秋,跟
主要成就
季国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季国标是中国化纤工程技术、生产运行和工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奠基者、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之一。在中国最早建设的保定、南京、兰州化纤厂任副总工程师,仪征化纤联合厂任总工程师,主持工程和生产技术,建设和投产均取得成功。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组织和参加了辽化、川维等几个化纤基地总体技术方案的决策与实施,主持拟定80年代、90年代中国化纤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机电一体的纺机国产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创和主持了1985年以来五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季国标先后在保定化纤厂、南京化纤厂和兰州化纤厂主持技术工作,历时14年。
保定化纤厂期间
在保定化纤厂,季国标任技术室主任,并作为中方的技术负责人同德国专家合作,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探索和掌握了浸渍、压榨、粉碎联合设备等新技术。参与主持了中国第一条国产粘胶短纤维生产线的设备鉴定。保定化纤厂建成投产后,他被评为建厂功臣。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参考资料 |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 | ||
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技术专家 | ||
山东省政府科技顾问 | ||
天津市政府科技顾问 | ||
东华大学客座教授 | ||
天津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 ||
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 | ||
绍兴文理学院外聘专家 | ||
《纺织科技进展》编委会顾问 | ||
1992年- | 桑麻纺织科教奖高级顾问 | |
1992年- | 桑麻基金会内地受托人小组召集人 |
个人生活
季国标在南京化纤厂工作期间,因过度劳累,以至肝炎发作,过了急性期仍毫不在意,直到生产线投产成功才被钱之光部长敦促着去治疗。筹建兰州化纤厂初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住的是漏雨的草棚,吃的是杂粮;加之“文革”的冲击影响以及几十名英国专家因为政治原因全部撤走,他不得不承担起外国专家组的工作,因工作繁重紧张,以致患了中耳炎也未能及时治疗,终使左耳膜穿孔致聋。2011年秋,季国标患喉癌第一次动手术。
人物评价
季国标是中国化纤工业工程技术、生产运行和工业发展三方面的主要奠基者、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之一。(东华大学评)
季国标对化纤工业的建设、运行与管理经验日益积累,他积极组织推进中国纺织、化纤、纺机工业与世界同行建立和发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发起组织并定期召开北京国际化纤会议,在国际化纤业界享有盛誉。(《经济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