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洪德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蒋洪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衡阳市
出生日期:1942年7月4日
逝世日期:2020年1月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籍贯:湖南省长沙市
人物生平
1942年7月4日,蒋洪德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原籍湖南省长沙市。
蒋洪德初高中就读长沙市一中初18班、高39班。
1959年9月至1965年7月,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学习燃气轮机专业,并以学士身份毕业。
1965年9月至1968年3月,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学习燃气轮机专业。
1968年3月至1978年9月,在青岛汽轮机厂工作。
1978年9月至1981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业,并以硕士研究生身份毕业。
1981年7月至2004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
1987年至1989年,担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访问山东青岛汽轮机厂技术员、设计科主机组长。
1992年1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热能动力工程)。
2004年11月,担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担任航空发动
主要成就
蒋洪德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蒋洪德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主持研究开发的汽轮机全三维设计体系综合了当代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的最新成就,使这一设计体系成为理论先进、系统配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工程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和设计工具,带动了中国汽轮机制造行业设计理念与方法以及制造工艺的进步;主持研究开发了汽轮机新一代叶片与非叶片部件,包括静动叶型、各种复杂三维造型叶栅、主蒸汽阀门、排汽缸等,加速了中国汽轮机产品的更新换代。在中国火电站老汽轮机现代化改造工程中,主持完成了200MW等十几种机组的设计,已成功改造了120多台共约1500万千瓦汽轮机,机组热效率提高5-7%、出力增加10%,机组热力性能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社会与经济效益,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和电力工业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起参与发起和组建了产学研用结合的燃气轮机与煤气化
社会任职
担任职务 | 任职时间 |
---|---|
北京全三维动力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 | 1994年-2003年 |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常委 | 1999年- |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 2000年-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 2004年- |
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2008年-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燃气轮机发电专委会副主任 | 2015年- |
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理事 |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特聘委员 | 参考资料: |
人物评价
一段段感动的岁月,他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把自己的爱撒进了学生的心田,一点一滴,千丝万缕,共欢笑,共悲伤。他在教育的世界里策马啸西风,在学生的心中仗剑走天涯,他对学生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他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指引学生走向收获的峰巅;学海探珠四十秋,纵横捭阖主沉浮,传道授业解疑惑,亦师亦友真性情。(第十届“良师益友”称号颁奖辞)
蒋洪德长期从事能源与动力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开发工作,在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蒋洪德院士为中国能源与动力科学事业奋斗一生,他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治学严谨、淡泊名利,堪为师者典范,蒋洪德院士的逝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清华大学评)
蒋洪德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和电力工业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沙市一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