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志强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池志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黄岩县(今台州市黄岩区)
出生日期:1924年11月16日
逝世日期:2020年1月7日1时43分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出抗血吸虫病的药物和高强效镇痛剂
人物经历
1924年11月16日,池志强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的澄江(又称永宁江)岸边,其父池云与妻子商议给儿子取名志强,以寄心志,为国图强,池云夫妇共有5个子女,池志强排行老三。其父池云为长期在外从事测绘工作的技术员,母亲是个有文化的家庭“老师”,其子女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母亲的与人为善、以邻为友的生活作风,使池志强从小养成与人友善、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池志强从小喜爱读书、兴趣广泛,在小学三、四年级时,他泛读多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为今后进一步求学深造以及做学问打下深广的文学功底。
进入初中学习后,时值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学校被迫迁至山区,家里也因父亲工资收入大减而陷入困境。为了交纳继续求学的费用,只好凭借贷典当度日。在艰苦的求学生涯中,使池志强养成吃苦耐劳,勤劳朴素和奋发进取的生活作风。
池志强在黄岩县初中(今黄岩中学)毕业后,考入从临海县海门区(今椒江区)搬迁到仙居县深山广度寺的浙江省立台州中学(今台州中学)
主要成就
池志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池志强1953年开始从事药理学研究,在多个研究领域里均有建树。20世纪50年代,他主要从事防治血吸虫病药物及锑剂解毒研究。60至70年代,他主要从事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如防治辐射损伤药物研究,防化学有关药物研究等多项国防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70年代后期起,他从事强效镇痛剂及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研究,并首先在中国国内开展阿片肽受体及其高选择性配体研究。
池志强领导的实验室是我国分子药理学受体研究的主要单位。在国内领先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独创设计的研究成果-阿片μ受体高选择性激动剂羟甲基芬太尼是国际承认为最好的μ受体激动剂之一。最近,对羟甲基芬太尼的几个立体异构体合成并比较了它们的镇痛、μ受体亲和力、选择性差异、对动物产生机体及精神依赖,发现其异构体F9209、F9204为当前μ受体选择性最高激动剂。在阿片受体的分离纯化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是
社会任职
自1953年回到科技战线后,池志强担任过的主要党政职务有:
留苏时,任列宁格勒市中国留学生党总支书记;
1989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七届市政协常委兼任科技委主任;
1993年,被选为上海市政协之友社理事兼科技组组长;
2003年,改任政协之友社名誉理事;
2004年,被选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名誉理事等。
此外,池志强还兼任《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通讯》和《处方药》等多种杂志编委,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与中科院生物局、生物学部共同主办的《生命科学》杂志的创办人,自1988年至2000年任主编,2001年起任名誉主编。
人物评价
大凡事业成就者,都是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注重向他人学习,池志强的成功科研之路,也是如此开拓与行进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他积极参与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或学术访问、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慰问留学人员。他以自己的高水平研究工作和真诚合作的友情博得了国际同仁的信任、支持与友爱,特别是许多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权威实验室的验证与认同,有力地推动了实验室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浙江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