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庆林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沙庆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0年05月07日
逝世日期:2020年02月23日
毕业院校:莫斯科公路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代表作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30年05月07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太湖边上的周铁镇。高中就读于苏州中学。
1949年09月至1952年07月,就读于交通大学土木系公路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1年06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2年07月至1953年08月,在同济大学道路教研室工作。
1954年09月至1957年06月,就读于前苏联莫斯科公路学院,并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8年08月至1971年03月,在援巴基斯坦公路指挥部工作,担任测设队长。
1971年09月至1973年04月,在援尼泊尔公路技术组工作,担任施工段段长、路面队长。
1973年06月至1974年02月,在援苏丹膨胀土科研组工作,担任组长。
1974年05月至1974年09月,在外经部、交通部联合工作组工作。
1976年12月至1977年05月,在赴苏丹工作组工作。
1977年12月至1978年03月,在交通部赴马达加斯加工作组工作。
1978年03月,在交
主要成就
沙庆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沙庆林于1980年后主持“六五”、“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在重型压实标准,路面设计理论,典型结构和可靠度设计等重要成果有大量创新和经济效益。成果应用已形成中国高等级公路修建模式。参加2千公里高速公路设计施工指导。2008年研究成功国际领先的粗集料断级配设计与检验方法及新施工工艺,为中国长寿命路面奠定技术基础,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沙庆林于1957年回国后,主持“柔性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从1968年8月至1979年9月先后在亚非六国从事援外公路工程工作。在巴基斯坦和尼泊尔时任测量及施工队长,完成了41公里山区公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涵设计工作及100公里沥青路面施工任务。在巴基斯坦深入巴士拉冰川实地勘察,修改原路线绕冰川的设计方案,从而节省两座大桥、五道5米以上大拱涵和5万多立方米土石方,节约大量投资。在苏丹研究解决了膨胀土地区的路基路面设计问题,在索马
社会任职
沙庆林先后兼任交通部技术顾问、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海南省公路局、青岛市专设公路指挥部、广东省筑路机械租赁联营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长沙交通学院和吉林大学教授;1996年11月被聘为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评价
沙庆林把一生奉献给中国公路,只要是他设计的公路,他都要亲自走一遍,检查路面质量。夏天的沥青路吸热,地面温度能达到60℃以上,他穿着四五斤重的特制厚底鞋,一走就是十几公里,一年要磨坏好几双鞋。(光明网评)
沙庆林对半刚性路面裂缝的成因和机理理论研究有突破,改变了传统的加厚面层减少裂缝的方法,为减薄沥青面层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他的多数成果被用于编制有关规范,为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作出突出贡献。(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评)
沙庆林院士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严谨治学以及其渊博的知识,深受到场师生钦佩。(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