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卢世璧简介

卢世璧简介

淘名人 2024-02-18 14:39 热度:

卢世璧

卢世璧(1930年7月8日-2020年3月28日),男,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南开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卢世璧于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医予组;1951年,转入中国协和医学院医疗系(八年制)学习;1956年,毕业后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外科住院医师;1958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历任骨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等;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0年3月28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卢世璧主要从事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卢世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湖北省宜昌市

出生日期:1930年7月8日

逝世日期:2020年3月28日

毕业院校:中国协和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201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称号 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48年,卢世璧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医予组。

1951年,卢世璧转入中国协和医学院(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疗系(八年制)。

1956年,卢世璧毕业后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外科住院医师,

1958年,卢世璧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工作,历任骨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等。

1996年,卢世璧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3月28日,卢世璧因病在北京去世。

主要成就

卢世璧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卢世璧在中国首先开展了人工关节的系列研究和临床应用;他首先开展了火器性神经损伤自体神经束间移植术及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研究并研制了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并应用在临床;首创脊髓后根切断对不同方法修复神经后,神经错接率的定量观察;首创形状记忆合金棒治疗脊柱侧弯,第一个研制成功中国国产CPM机;首先采用微波热疗治疗骨肿瘤;首先利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概念进行长骨再生实验研究;中国国内最先建立冷冻干燥骨库。

科研项目

序号

研究项目

项目来源

1

肢体重要组织战创伤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关键技术系列研究

军队十二五

2

战时四肢血管神经伤救治专用手术箱研发

军队十三五

3

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研究

国家973计划项目

学术论著

学术著作: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卢世璧先后编著专著17部。

学术论文: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卢世璧先后发表论文380余篇。

代表论文如下:

1. Qu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任职单位

兼任职务

中华骨科学会人工关节学组

组长

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内固定学组

副组长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副理事长

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会

会士

华裔骨科学会

理事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理事长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

主任委员

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理事

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

成员

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华骨科杂志及解放军医学杂志

常务编委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编辑部顾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编辑委员会名誉总编辑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工程学组

委员

个人生活

卢世璧先后参与了1966年邢台地震、1975年营口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四次大地震的救援工作。

人物评价

卢世璧是中国的骨科泰斗,给骨关节病患者带来希望。(央视网《大家》栏目评)

卢世璧用知识分子的锐意创新精神,为中国医学创新、护佑人民健康撑起“顶梁柱”。(新华社评)

卢世璧是中国国产人工关节研制的奠基人。(中国军网评)

人物影响

2017年,央视网《大家》(20171228期)以“卢世璧-骨科医学泰斗”为专题栏目视频报道其卢世璧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