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郁铭芳简介

郁铭芳简介

淘名人 2024-02-18 14:55 热度:

郁铭芳

郁铭芳(1927年10月3日-2020年4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化学纤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8年郁铭芳自上海私立东吴大学化工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化验室练习工作;1949年调至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下属的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化验室,先后担任助理技术员、技术员、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工程师等职;1956年调至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1957年奉调到新成立的化纤筹建处工作;1961年担任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副总工程师;1964年担任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之后相继担任所长兼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顾问、高级工程师;1990年借调到上海纺织涤纶总厂,担任总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调任东华大学,受聘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1年获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终身成就奖。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郁铭芳主要从事化学纤维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制,主要有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涤纶高速纺丝、高强涤纶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郁铭芳

外文名:Yu Mingf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27年10月3日

逝世日期:2020年4月12日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祖籍: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

人物生平

1927年10月3日,郁铭芳出生在上海一个小商业者的家庭,祖籍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父亲毕业于上海华童公学,经常指导郁铭芳的学业,使他自幼就萌发了进军科学技术的志向,中学时喜欢做化学实验。

1944年9月,以东吴附中总分第三名的成绩直接入读上海私立东吴大学化工系。1948年夏,毕业后通过上海纺织建设总公司的招考被录用,担任化验室练习助理技术员。

1949年1月,调至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下属的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化验室,负责浆料原料分析工作,先后担任助理技术员、技术员、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工程师等职。

1952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聆听了周恩来总理在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产生了“技术归队”重返化工的想法。1956年,向组织提出技术归队的申请报告,希望调到化学纤维领域去工作。1956年5月,调至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

1957年11月,上海纺织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郁铭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7年,郁铭芳参加筹建中国首家自行设计的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当时合成纤维在国内还是空白,没有技术、没有原料、没有设备,经过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纺出了中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6丝。

1962年,在他参加领导下,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建设的年产六百吨锦纶生产装置投入了生产,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解决了中国军用降落伞丝依靠前苏联提供的问题,为中国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

1964年,组织领导芳香族聚酰胺(芳纶1313)纤维的研究。1973年,组织领导 “芳纶1414纤维”研究。

1990年,投身于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年产7万吨聚酯切片"的建设工作,该项目对于根本改变上海纺织化纤原料依靠外来供应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992年,参加涤纶7万吨聚酯切片项目考察组,赴德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考察。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1978年,组织领导纺织工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纺织学报》编委


《合成纤维》编委主任


中国纺织出版社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顾问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顾问


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顾问

1994年06月-2001年12月

上海联吉合纤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2002年01月-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2004年01月-

上海纺织工程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郁铭芳参加筹建中国首家自行建设的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纺出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合成学纤维,是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评)

郁铭芳在国内率先采用合成纤维螺杆挤压纺丝先进技术,促进了合成纤维纺丝技术的更新换代,对合成纤维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中国合成纤维工业的开拓者之一。(新闻晚报评)

推动中国实现从“化纤大国”到“化纤强国”的跨越,一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郁铭芳孜孜以求的梦想。60多年来,他致力于化学纤维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率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用一项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百姓为大飞机“织衣”,为国家为人民奉献毕生。(东华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