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伏波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文伏波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省桃江县
出生日期:1925年8月4日
逝世日期:2020年10月28日
毕业院校:国立中央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5年8月4日,文伏波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
1943年10月—1948年11月,在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4年—1946年,投笔从戎,参加赴印、缅远征军。
1948年4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社。
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11月—1949年7月,担任南京市军管委文教委员会秘书。
1949年8月—1949年9月,担任南京市军管委文教委员会党委组织部干事。
1949年10月—1950年5月,在南京市长江水利工程总局、长江委下游局工作。
1950年1月—1958年1月,先后在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室、水工建筑物室、专业设计室、施工设计室历任副科长、科长、副主任。
1958年1月—1969年1月,担任丹江口枢纽设计核心组、现场设计代表组组长。
1970年1月—1981年1月,成为葛洲坝枢纽设计负责人之一,担任现场设计代表组组长。
1972年1月—1982年1月,担
主要成就
文伏波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6年,文伏波参加了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的设计工作,1958年9月工程开工,文伏波任工程设计组组长、兼现场设计代表组组长,文伏波在确保质量前提下主动修改部分设计,方便施工;组织设计人员,轮班深人现场协助监督工程质量,无法纠正的,认真作好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大坝混凝土出现较严重的质量事故。周恩来总理指示:停下工来,施工服从设计,处理好质量事故;整顿队伍,做好机械化施工准备工作。停工期间,组织设计人员在现场进一步整理检査各类大坝混凝土质量事故,开展多种灌浆材料、新老混凝土结合材料及施工方法的试验,据此编制了系统的大坝混凝土质量事故处理设计文件,经过施工,认真处理,工程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了实现机械化施工,设计与施工紧密合作,在现场开展了砂石骨料筛分、冷却,混凝土运输、人仓、震捣等的试验,研究裂缝产生原因,制订温度控制、防裂措施,据此编制了完整的机械化施工方案,建成了一系
社会任职
文伏波兼任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顾问。
个人生活
兴趣爱好
文伏波喜欢吟诗作诗,热爱历史、地理,从小学起,他就十分喜欢读古诗词、小说和历史读物,在工作之余挥笔泼墨,赋诗填词。
家庭生活
在小女儿眼中,对记忆中的父亲没有什么印象,只是觉得他非常慈祥。因为几年中难得见到一次父亲,致使小时候常常把另外一个戴眼镜瘦瘦高高的叔叔误认成是自己的爸爸。
事业传承
文伏波名字中有水,他与水打了一辈子交道,也将他的事业传给了孩子,他的三个孩子——文洪、文潮、文丹,名字都与水和水利工程有关,其中文洪和文丹也从事水利工作。
人物评价
文伏波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带领广大技术人员为长江水利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益阳市科学技术局评)
文伏波无论在顺境,还是遭遇挫折,身上都集中体现了老一辈治江工作者志存高远、坚忍不拔的执着追求,临渊履薄、戒慎恐惧的责任意识以及勿图激扬、但求行实的严谨作风,他们视质量为生命,树精品于江河,生命不息,奋斗不息,为长江委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始终为长江委人所铭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蔡其华评)
文伏波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新中国治江事业的拓荒者之一、老一代治江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为中国水利事业特别是治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雅鸣评)
文伏波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为治理长江、根除长江水患而殚精竭虑、无私奉献,足迹踏遍大江上下,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卓绝的奉献和科学精神。(桃江县人民政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