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灏珠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灏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24年11月6日
逝世日期:2020年10月30日
毕业院校:前国立中正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籍贯:广东新会
人物生平
1924年11月6日,陈灏珠出生于香港,广东省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
1943年9月-1949年6月,在前国立中正医学院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9年7月-1957年1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即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工作。
1957年,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肾科进修。
1957年1月-1972年1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工作。
1972年1月-1978年1月,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1978年1月-1980年1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工作。
1978年1月-1984年1月,担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
1984年1月,担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020年10月30日凌晨,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心血管病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灏珠,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陈灏珠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
主要成就
陈灏珠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陈灏珠开展右心导管检查。
20世纪60年代起,陈灏珠在中国国内进行左心导管、微型心导管、心腔内心电和心音、选择性染料和氢离子稀释曲线等检査研究,确诊大量先心病和风心病,为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条件,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并阐明其原理。
1968年,陈灏珠与心脏外科合作在中国国内安置埋藏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心律失常。
1973年4月,陈灏珠在中国国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成功,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水平,为施行外科搭桥手术治疗该病提供了条件,研究中国健康人的血脂值,发现中国人正常值远较西方人的正常值低,这也是中国冠心病较少的原因之一。
1976年,陈灏珠在中国国内外首创用静脉滴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抢救奎尼丁引起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奎尼丁晕厥)成功。
1979年,陈灏珠提出报告用经静脉心脏起搏法中止快速心律失常。
1991年,陈灏珠在中国国内报告血管腔内超声检査
荣誉表彰
年份 | 荣誉称号&荣誉证书 |
---|---|
2021年4月 |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表彰其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
2019年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
2018年11月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 |
2017年 | 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国之大医·特别致敬”奖(人民网、健康时报主办) |
2009年 |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
2006年 | 中华医学会“中国介人心脏病学终身成就奖” |
2004年 | 上海市优秀研究院所长奖 |
2003年 | 上海市医学荣誉奖 |
1991年 | “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上海市髙教局颁) |
1990年 | “从事高等学校科研工作40年成绩卓著”荣誉证书(国家教委授予) |
1989年 | 上海医科大学“提拔优秀青年教师伯乐奖” |
1979年 | 上海第一医学院科研先进工作者 |
1950年 | 三等功 |
社会任职
陈灏珠兼任上海市政协第五届委员(1978年1月-1983年1月),上海市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1983年1月-1988年1月),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4月-1993年3月),上海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副主席(1989年1月-2003年1月),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3月-200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总后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副总编辑,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兴趣爱好
陈灏珠酷爱中国古典文学,每天睡觉前,他会读一些唐诗、宋词、元曲或文艺书籍,他称为“滋补脑力”,也是放松自己的一种方法。
人物评价
陈灏珠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是中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法的的主要奠基人,也是中国首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心血管病内科专家,在65年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精研医术、妙手回春;为人师表、桃李满园;刻苦钻研,硕果累累,为中国心血管病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评)
陈灏珠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心脏病学家,中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评)
陈灏珠在医学上不断攀登、不断追求,他的人生际遇、个人发展与祖国时代变迁相互交织,既代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探索、进步与成就,也折射出了中国改革发展的跌宕起伏。(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评)
作为中国心血管病研究的先行者,陈灏珠70余载在医路上砥砺前行,勇于开拓,勤于进取,在临床领域不断创造着奇迹。(新华社客户端评)
陈灏珠以精深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授、严
人物影响
成立基金
2007年,在女儿陈芸、夫人韩慧华的共同支持下,陈灏珠向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00万成立“复旦大学陈灏珠医学奖助学基金”,为了帮助更多医学生和青年医务人员成才,陈灏珠于2014年把基金更名为“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人才培养基金”,动员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基金下设“生命之花”项目,主要支持西部地区医学人才培养,开展西部地区医疗精准扶贫;并于2017年8月启动首个救助计划--“心·肝宝贝”计划,分别由葛均波院士和樊嘉教授团队为来自云南的贫困患者实施手术。
人物传记
《陈灏珠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是2014年6月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为星岩。
《仁者医心陈灏珠传》是201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为是李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