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袁隆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0年9月7日
逝世日期:2021年5月22日
毕业院校: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
职业:杂交水稻专家
代表作品:袁隆平论文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
主要成就: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发明协会发起人、顾问、会士、首任专家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
性别:男
政治面貌:无党派人士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31年至1936年,袁隆平随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赣州、湖北汉口等地。
1936年8月至1938年7月,袁隆平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书。
1938年8月至1939年1月,袁隆平在湖南省弘毅小学读书。
1939年8月至1942年7月,袁隆平在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读书。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袁隆平在重庆复兴初级中学读书。
1943年2月至1944年1月,袁隆平在重庆赣江中学读书。
1944年2月至1946年5月,袁隆平在重庆博学中学读书。
1946年8月至1948年1月,袁隆平在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
1947年暑假,袁隆平读高中一年级时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袁隆平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
1949年8月至1950年10月,袁隆平在重庆北碚夏坝
任职经历
袁隆平是曾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黑龙江延寿县经济发展顾问。
1971.01—1984.06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省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成员。
1979年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南省生物学会理事国务院授予袁隆平中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与中国劳动模范的称号、湖南省遗传育种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农学会理事。
1982年8月26日,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中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84年6月15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1985年,被聘为湖南省安江农校名誉校长、西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1988.01—1
个人生活
生日考证
对于袁隆平的生日,2010年出版的、由辛业芸访问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传》,据该书附录的《袁隆平年表》记载,袁隆平于“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记载说,他生于1930年9月7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岁月的错位,也许与那兵荒马乱的世道和我们主人公颠沛流离的童年岁月有关,模糊记忆中难免会出现偏差,连他本人在八十岁之前,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确凿生日,更不知谁是第一个把他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直到一个婴儿的出生证据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档案里被重新发现,最终才还原了一个属于他的确凿无疑的诞生日:Aug,13,1929——1929年8月13日,农历己巳年七月初九,他不是属马而是属蛇,也就是小龙。对于一个此时已年逾八旬的老人而言,这是一次迟到已久的生命确认。对此,一辈子大大咧咧的袁隆平先生倒是觉得改不改过来无所谓,多少年了,他早已习惯了9月7日那个生日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
获奖记录
荣誉奖项 | ||||||||||||||||||||||||||||||||||||||||||||||||||||||||||||||||||
|
人物言论
2007年5月上旬,袁隆平院士接受采访时说: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2010年3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出:“虽然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袁隆平认为,今后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没有技术就没有地位。
2010年3月12日,袁隆平表示支持政府关于转基因作物研发的决策。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安全性顾虑的问题,袁隆平表示,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
2013年,袁隆平说: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对转基因技术不能“一棒子打死”,生物技术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出路。他主张,不要轻易地肯定或
人物评价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华网评)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新浪网评)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贾庆林评)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
人物影响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北大星光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湖南省文联、中视天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电影《袁隆平》,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讴歌了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