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可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叶可明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市金山区
出生日期:1937年03月28日
逝世日期:2021年10月5日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建筑工程施工》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37年3月28日,叶可明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
1956年,从建工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毕业后到建筑工地担任施工技术员,并进入同济大学建工系进修。
1962年,从同济大学函授部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
1957年1月至1977年1月,担任上海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副副总工程师。
1965年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77年1月至1978年1月,担任中国援阿尔巴尼亚冶金专家土建组组长。
1979年1月至1981年1月,担任宝钢建筑工程建工分指挥部技术处处长。
1981年1月至1987年1月,担任上海市建五、八公司副经理、经理。
1987年1月至1994年1月,担任上海建筑工程管理局副总工程师。
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担任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副总裁。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1月,担任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董事、高级工程师。
2009年12月18日,苏州科技学院叶可明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苏州科技
主要成就
叶可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叶可明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先后主持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等特大型工程建设;参与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和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他提出了广泛适用于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升板机提模提脚手体系,实现350米高度自升式模板工艺;提出了上海软土地基中分地区、级别的支护原则,实现了20米深坑复合支护技术及10米深坑无支撑支护技术;完善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管理,实现24000立方米混凝土一次浇灌;提出了商品泵送混凝土双掺技术与级配优化技术路线,实现350米高度混凝土一次泵送到顶;提出了大型构件组合吊装、整体提升及现场工业化技术路线,实现高空特重构件简化施工。
学术论著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1992 | 《南浦大桥施工技术》 | 叶可明 |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1998.01 | 《建筑施工实例应用手册 1》 | 叶可明主编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8年01月至 | 中国建筑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1990年01月至 |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
2010年01月至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为了多跑工地,叶可明一直注重身体锻炼,2011年之前,每天都要游一个小时的泳,此后听从医生的建议,不再做高强度的锻炼,改为每天散步。
人物评价
叶可明在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所作出了突出贡献。(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评)
叶可明针对浦东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设计中积累的经验,与协调组其他专家一起,协助新区城建局制订了相邻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的有关规定,为改善浦东工程建设的管理作出了贡献。(同济大学校史馆评)
叶可明院士积极投身于改革发展、创新实践。建立了适应“高、大、深、重、新”等不同工程对象,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施工技术体系,创新提出了适用于超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整体提升模板体系,为我国建筑工程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杰出专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出自工地的院士”。(光明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