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孟兆祯简介

孟兆祯简介

淘名人 2024-02-19 09:13 热度:

孟兆祯

孟兆祯(1932年9月13日-2022年7月15日),出生于湖北武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兆祯于1956年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京林学院从事园林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和风景园林系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得首届林业科技贡献奖;2011年获得首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孟兆祯长期从事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冶例释等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22年7月15日23时12分,孟兆祯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孟兆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武汉市

出生日期:1932年09月13日

逝世日期:2022年7月15日

毕业院校:北京农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园衍》《风景园林工程》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32年9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52年,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

1956年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京林学院从事园林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12月晋升)、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受聘)和风景园林系主任。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6月7日,为期两天的“中国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在深圳举办。

孟兆祯先后培养硕士生11名、博士生44名、博士后1名,率先将IFLA大会大学生设计竞赛引入中国,指导研究生于1990年获得中国首个IFLA学生竞赛第一名。

2022年7月15日23时12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风景园林学家、风景园林教育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兆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孟兆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孟兆祯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系统理论,并将学习传统文化理论和风景园林实地踏察、设计实践相结合,测绘、绘图、摄影,以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认识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孟兆祯主持设计的风景园林,必亲自定园名、景名,构思立意,绘制总平面图、效果草稿和编写说明书。他在甘肃敦煌月牙泉的总体设计中实地踏察和访问村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文脉,提出“建屋驱沙,掘淤通泉”的设计原则,有效防止了沙漠向北移动的危险和充分利用了党河地下水资源。他在为深圳植物园的设计中,截山溪汇水成“仙湖”,湖中筑人工岛药洲。他以水为心,因地制宜地开辟了竹苇深处、山塘仙渡、芦汀乡渡、盎然清趣、曲港汇芳、山塘野航、雨林垂葛、梧桐别院和听涛挹爽阁等景点。他巧于因借、布局有章、理微有术,把植物科学的内容、中国传统写意自然山水园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现代社会生活内容溶为一体,创造了新园林的特色。他在假山设计中创造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5年1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05年1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2008年1月

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

2008年1月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

2009年1月

《中国园林》杂志社顾问

2010年1月

北方工业大学荣誉教授

2019年1月14日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


上海市绿化局顾问组组长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韩国庆熙大学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风景园林》杂志名誉主编


复旦大学和上海市卫生局专科学术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孟兆祯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尊师重道、教书育人。他在争取不到科研项目的困难条件下,基于深感数千年文化积淀之宝贵,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博采众专、刻苦钻研,取得了初步可喜的成果,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理论和手法归纳为明旨、问名、相地、借景、立意、布局、理微和余韵,得到前辈专家的肯定和鼓励。(北京林业大学评)

孟兆祯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园林教育家、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对中国传统风景园林艺术融会贯通,并因地、因时巧妙地与当今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是中国风景园林界公认的大师级人物。正因为他本人行程数十万里的亲身实践和研究,其许多真知灼见不仅接地气,更接人气,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借古开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孟兆祯风景园林学术思想体系,这对指导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评)

孟兆祯做为当今中国风景园林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六十年来坚守着中国传统文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