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琪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威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9年5月30日
逝世日期:2022年8月26日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祖籍:江苏省海门市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39年5月30日,王威琪出生于上海。
1956年,从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中毕业。
1961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五年制本科)毕业留校。
1988年,晋升教授。
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8年,被聘为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起,担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常委。
2019年8月,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主任。
2022年8月26日,王威琪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9月25日,王威琪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在为王威琪同志治丧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各有关方面领导同志以各种方式表示关心、慰问和深切哀悼。
主要成就
王威琪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威琪的研究方向是:医学信号检测和特征提取、医学超声技术以及电子系统。他长期致力于医学超声和医学电子学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多项首创或优秀的成果;主持研发了基于超声、心电、计算机的无损伤诊断的方法和系统;发明了两种超声定量测量血流速度的方法,把理工方法转移到围产医学等医学诊断中;在无创伤检测血流速度上有两项发明创造,将现代理论(分形、数学形态提取、数量化理论、极点轨迹)首先引入围产医学,找到新参数对医用多普勒原理提出新解释,研制成中国首套超声血流速度校刻系统。
王威琪建立了声源、血浆、血细胞三者相对运动时的新公式;导出医学超声多普勒系统中噪声的主要来源,分析假频移来源和信号保真的解调方法;对血流窄带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和模型特征的全面分析)。
学术报告
2018年12月26日,王威琪院士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生物医学工程历史与
社会任职
时间 | 任职单位 | 兼任职务 |
---|---|---|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 主任 | |
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信息学科分学位委员会 | 主席 | |
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 站长 | |
复旦大学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 | 名誉所长 | |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兼信息学部 | 委员 | |
中国声学学会 | 名誉理事 | |
中国声学学会医学超声分会 | 名誉主委 |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名誉理事 |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理事 | |
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 | 副会长 | |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编委会 | 主任 | |
《仪器仪表学报》 | 副主编 | |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 | 名誉院长 | |
上海健康医学院学术委员会 | 主任 |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名誉教授 | |
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 | 名誉所长 | |
同济大学医学院超声医学研究所 | 名誉所长 |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 名誉理事 |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名誉理事 | |
《生物医学工程进展》 | 编委会主任 | |
《声学学报》 | 编委 |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编委 | |
《生物医学超声》(《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 | 荣誉编委 | |
2019年5月 | 上海市科协生物医 |
人物评价
王威琪院士是土生土长的复旦人,也是由复旦大学培养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在医学超声学和医学电子学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王威琪院士秘书周国辉评)
王威琪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专家,在超声诊断基础研究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热爱祖国、胸怀人民、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敬业奉献、为人师表,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评)
王威琪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为青年师生做出了良好的榜样,其爱国热情和科研态度令人敬佩。(复旦大学专职辅导员陈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