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鸿霄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汤鸿霄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
出生日期:1931年10月4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16日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50年,汤鸿霄从北京前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专修一年俄语后于1951年进入地质系,半年后又转入采矿系,由苏联专家以俄语进行专业教学,后来根据院系调整再转到土木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1958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根据教学需要,分配担任“水化学及水微生物学”的课程主讲,进修了各门化学化工课程和实验操作技术。
1977年,调入了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水污染化学教研室,担任副研究员,从事自然环境中水体重金属的污染评价和防治。
1984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瑞士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研究所(现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EAWAG)工作,跟随水化学专家W.斯塔姆教授学习。
1985年,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化学研究室主任。
1989年,领导建立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组成部分之一的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
主要成就
汤鸿霄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汤鸿霄先后从事蓟运河汞污染,湘江镉污染,鄱阳湖铜污染等重金属形态、评价及治理研究。有机有毒物的吸附、光催化降解,酸雨水化学及水质模式计算,水体颗粒物,污染沉积物、吸附絮凝理论、高效水处理工艺技术,计算模式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研究。
在中国率先研究无机高分子絮凝理论和絮凝剂,主持建立聚合氧化铝现代生产厂,稳定化聚合氯化铁工艺。
广泛开展微界面水质过程和表面络合计算模式,吸附絮凝理论,高效水处理工艺技术,有机有毒物吸附及控制等研究。
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理论、开发、生产及应用工艺的多年系列研究中作出重要成果。多年参加中国工程院全国及西北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10年,汤鸿霄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及面上基金,中科院重点及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历年获国家、中科院及省部级奖励多项次。汤鸿霄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5年- |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 |
1995年12月-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会顾问(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 ) |
2004年9月14日 | 济南大学名誉教授 |
2012年3月 |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化学专业前评委 | |
环境化学、化学地理专业委员 | |
海洋湖沼学会水环境专业委员 | |
应用化学学会水处理化学组名誉主任 | |
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 |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 | |
《环境科学学报》编委会学术顾问(第六届) | |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编委 | |
《环境科学》编委 | |
《环境化学》编委 | |
《中国环境科学》编委 |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编委 | |
《中国给水排水》编委 | |
《工业水处理》编委 | |
《化工时刊》编委 | |
西安科技大学名誉教授 | |
山东大学名誉教授 |
人物评价
汤鸿霄开拓了中国用水废水工程化学和环境水化学学科领域,为在中国建立此前沿领域作出重要贡献。(2010年度科学中国人评)汤鸿霄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这一领域,从理论研究、品种开发、生产工艺到工程应用,形成了一条龙的研究链,取得了居于国内外前列的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