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哲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金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市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
出生日期:1920年09月25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24日
毕业院校:上海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0年09月25日,张金哲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
1938年09月—1941年06月,就读于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41年09月—1942年03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
1942年03月—1943年06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学习。
1943年09月—1945年06月,在上海医学院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
1947年06月—1949年10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担任住院医师及总住院医师。
1949年10月—1955年06月,历任外科主治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
1950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建立小儿外科专业,成为中国小儿外科重要创始人之一。1951、1952年他参加抗美援朝各立大功一次。
1955年06月—1986年01月,受儿科专家诸福棠之邀,调入新建北京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
1958年0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金哲首先发现了当时死亡率最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疽”,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50—80年代在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及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方面手术设计方面作出了成就和贡献,为中国小儿外科迅速发展并在国际上享有特殊地位起了一定的作用。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网站显示,张金哲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及参与著书50余部。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网站显示,张金哲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10多项,各项发明50余项。
人才培养
治学之道
张金哲的治学之道是团结中国国内同道,引进中国国外先进技术,针对中国国内现实加以改造,目标是向全国推广,扶持各地专职或非专职小儿外科同道提高技术标准。
教育理念
张金哲对医德的内涵有进一步的思考。他说,一个医生微笑服务、礼貌待人,这是最基本的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64年至1986年 | 中华医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委 |
1980年01月至1987年01月 |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外科分组首任组长 |
1986年01月至1996年01月 | 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理事 |
1987年01月至1991年01月 |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
1987年01月至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顾问 |
1988年04月至1993年0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1年01月至 |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荣誉主委 |
1993年03月至1998年0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8年01月至1999年01月 | 太平洋小儿外科学会地区主席 |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 |
中国健康促进协会名誉会长 | |
北京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理事、委员 | |
全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理事、委员 | |
《美国小儿外科杂志》《国际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顾问 |
人物评价
张金哲是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直至90多岁高龄仍然躬身临床为小儿解决病痛。行医多年,对患儿呵护有加,凡遇患儿问诊必先起身,听诊器焐热再轻放在患儿胸前,每逢患儿哭闹,他就像魔术师一样从白大褂口袋里摸出小物件吸引患儿,待孩子平静后再行诊治。(新华网评)
1950年张金哲首先在中国国内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中声望最高的一个。1955年起在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外科大展鸿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和完善了全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与此同时在医学实践与研究、医学创新、医学教育、小儿外科学会与专业杂志、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