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奇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仲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唐县
出生日期:1932年6月29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25日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32年6月29日,王仲奇出生于河北省唐县。
1952年—195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60年10月—1962年10月,在莫斯科国立研究大学机械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57年7月—1960年10月,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师。
1978年8月—1985年5月,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研室主任。
1978年8月—1982年8月,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副主任。
1985年1月—1998年12月,在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先后担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院长、名誉院长。
1999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2022年12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
主要成就
王仲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0年至1962年,王仲奇在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时,提出了一种新型叶片-弯扭叶片,使叶栅中的能量损失下降了30~50%,该项科研成果在原苏联发明与发现委员会进行了登记,并获该委员会颁发的“发明优先权证书”。弯扭叶片成功地应用于蒸汽轮机,航空发动机和弹用涡喷发动机上。
20世纪60年代,王仲奇在提出弯曲叶片这一雏形的基础上,总结出“C”型静压分布准则和与此相应的“边界层径向迁移”理论,以及叶片侧型面造型新概念,并由此产生了“叶片弯扭联合气动成型”的新概念,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套完整的弯扭叶片设计体系。
20世纪70年代,王仲奇在对发动机在原设计自由度——叶片沿其高度“扭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设计自由度——叶片沿其高度“弯曲”,从而较易于控制流场中的气动参数的合理分布,达到优化流型,降低能量损失的目的,为弯扭叶片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科技获
社会任职
王仲奇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气动热力学分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黑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哈尔滨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人物评价
王仲奇无愧于党的培养,无愧于人民的养育,无愧于他自己所深爱的事业,无愧于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哈尔滨工业大学评)
王仲奇为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哈尔滨工程大学评)
王仲奇是应用于旋转式动力机械的弯扭叶片发明人之一,是弯扭叶片理论的奠基人和设计(计算)方法的开拓者,他将大半生的时间都倾注在叶片的研究上。(《生活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