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初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天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贵州省贵阳市
出生日期:1945年11月04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28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NIM4#钟冷却光系统的改善》《激光冷却和操控原子:原理与应用》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籍贯:安徽省金寨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科方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学位:博士
人物生平
1945年11月4日,李天初出生在贵州省贵阳市,籍贯是安徽省金寨。
1964年09月—1970年02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燃烧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1978年09月—1981年07月,就读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激光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4年10月—1986年11月,在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进行学习研究。
1986年12月—1993年10月,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1990年02月—1991年07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系,工程光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3年11月—1994年11月,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进行工作交流
1994年,被聘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997年04月—2005年04月,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任量子部主任、量子处处长。
2005年,被聘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12月28日,李天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
主要成就
李天初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天初长期从事时间频率、光干涉和光纤光电子计量研究。20世纪80、90年提出和研究准相干光干涉光纤传感,干涉逼近测量液体折射率,牛顿环测量光学表面反射相移等新原理新技术;研究空气折射率干涉仪设计原理,光干涉测量长度的相对不确定度极限等;规划并主持研制系列光纤基本参数测量标准装置。
1997年以来主持研制系列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基准钟,复现秒定义。2005年NIM4铯喷泉基准钟通过鉴定,不确定度5e。2008年NIM5-M铯喷泉钟通过总装验收,不确定度5e。2009年NIM5-M交付解放军时间频率中心应用。2010年NIM5铯喷泉基准钟通过鉴定,不确定度2e,同年,完成实验室光纤传输9GHz微波频率实验,稳定度2e/s,1e/d,次年,搬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院区,恢复运行,并有改进提高,不确定度<2e。2014年NIM5喷泉钟通过国际评审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被接收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单位/组织 | 职务 |
2002年 | 北京理工大学 | 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
----- | 国际频率基准工作组(WGPFS) | 成员 |
----- | 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CCTF) | 中国代表 |
----- | 中科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科学委员会 | 主任 |
-----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 常务理事 |
-----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 副主任 |
----- | 中国时间频率委员会 | 主任 |
----- | 中国光学学会 | 常务理事 |
2013年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理事长 |
个人生活
人物语录
“在正确的时间提出正确的科研方向,是我追求的理想目标。”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能完成几项既有学术价值,又能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科研成果,是自己的最大心愿,是一生莫大的欣慰。”
“社会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总要有一批人淡泊名利,乐于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一门心思想着挣钱、发财、就别做科研。对于我来说,活着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情,从中才能体会到无穷的乐趣,这是花钱买不来的。”
人物评价
李天初在计量科研岗位上,几十年如—日,恪尽职守,默默攻关,无怨无悔,以实际行动履行了计量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他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已成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学习的榜样。用他的事迹谱写了—曲“用一团火照亮别人”的一名共产党员之歌,不愧为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201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评)
李天初密切关注国际计量科学发展动向,从中国国家需求出发,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专业眼光,注重学科战略规划,开展前瞻研究。(《中国质量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