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维唐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范维唐
外文名:Wei-Tang F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5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2023年1月1日
毕业院校:北京钢铁学院
职业: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煤矿灾害防治的技术与对策》
主要成就: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2002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生平
1935年7月18日,范维唐出生于北京,原籍湖北省鄂城县(今鄂州市)。
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
1956年9月至1959年9月,在北京外语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进修。
1959年,赴前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攻读研究生。
1963年,以论文《地下巷道的稳定性及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毕业,并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之后回到中国,历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技术员、工程师、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院长、院长。
1986年至1988年,担任煤炭工业部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
1988年至1993年,担任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副总经理。
1989年7月,当选为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
1988年5月,当选为世界采矿大会副主席(连任三届)。
1989年,当选为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一、二届连任)。
1993年至1995年,担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院主席团成
主要成就
范维唐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主要从事研究及主持综合机械化技术攻关,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采煤机械化现代化的试验室,大量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形成了符合国情,适用于不同生产地质条件的综采工艺、经济型综采及高档普采成套技术装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能源、煤炭和公共安全方面,主持完成了多项战略性研究课题。
范维唐组织并参与了攻克坚硬顶板条件下的综采技术难关。主持制定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组织提出了“中国采煤机械化合理技术途径”、“煤炭工业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洁净煤技术发展规划”等,提出了“炮采三项新技术”、“菱形网技术”、“三小光爆锚喷技术”等适用性强的推广应用项目;组织提出了“煤炭工业的质量振兴纲要”,初步建立了中国煤炭工业的质量标准化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著有《论主要水平巷道的稳定性及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论文,阐明了巷道的稳定性及巷道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的规律,为顿巴斯等矿区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9年7月 |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 |
1988年5月 | 世界采矿大会副主席(连任三届) |
1989年 | 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一、二届连任) |
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5年 |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1年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 |
2007年 | 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主任 | |
西安科技大学双聘院士 |
个人生活
范维唐的父亲范治纶教授是中国早期水利教育家,他的弟弟范维澄教授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专家,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评价
从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采矿专家和部级领导,几十年来,范维唐同志没有脱掉一名科技专家的儒雅气质,始终保持着严谨、好学、求实的作风。(《中国煤炭》期刊评)
范维唐是中国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主持组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采煤机械化研究试验基地;提出的“炮采三项新技术”、“菱形网技术”、“三小光爆锚喷技术”等适用性强的推广应用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中国能源网评)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应急管理部离退休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