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谟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小谟
外文名:Wang Xiaomo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金山区
出生日期:1938年11月11日
逝世日期:2023年3月6日
毕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预警机之父 中国三坐标雷达的创始人
人物生平
1938年11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
1956年,王小谟高中毕业。
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
1969年,王小谟接到了一个新的调令:到三线去。当时“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响彻天南地北。一大批国家重要的钢铁、常规兵器、航空、航天、能源、电子、重型机械、发电设备制造工业基地向三线战略转移。跟王小谟一起从14所去贵州的有八九百人,他们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
1986年,王小谟担任38所所长。
1987年,作为13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之一,王小谟应邀到北戴河疗养,受到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1990年,国家决定通过对外合作解决预警机装备急需。王小谟担任中方总设计师,主持系统总体设计,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基于二维有源相控阵体制的三面阵背负罩新型预警机工程方案。同时,他带领和组织国内研发团队同步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小谟致力于雷达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他瞄准国际雷达技术前沿领域,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世纪80年代,他主持开展低空雷达技术攻关,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并在国际雷达装备同台竞技中为国产雷达赢得了世界声誉。
针对中国国情,王小谟率先提出开展轻型预警机的预先研究,主持制定技术方案,为国家决策研制轻型预警机创造条件。他还提出利用国产飞机实现预警机出口的设想,并担任原型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原型样机设计与制造,推动实现中国预警机装备出口。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数字阵列雷达预警机地面样机技术攻关,为研制新型预警机奠定基础。
20世纪80年代,王小谟主动策划,与十几位老专家深入酝酿,希望自主研制预警机。王小谟详细整合十几年的研究基础,综合分析国内各方面的科研力量,最终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一边国际合作、一边自主研制预警机的漫
社会任职
曾任电子工业部38所所长、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信号处理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委副主任,原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
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评价
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预警机上,把设计变为现实。我只是一位普通人。国家给我这个奖,是对整个科研团队的肯定,我代表他们领奖。”(自评)王小谟出色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王小谟的身上有一股韧劲。(38所原所长冯长宽评)
“王小谟有着老一代科学家特有的才华与气质,严谨,务实,对技术发展趋势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和洞察力,更关键的是,他始终坚信‘中国人一定能行’,始终坚持‘中国人必须自己干’,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和整个中国电科团队,在国际严密封锁、国内基础有限的情况下,以一种超乎寻常的速度推进了中国雷达和预警机事业的发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樊友山评)
王小谟几十年如一日对预警机事业的执著、开拓和追求,实现了我国预警机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重大突破,对预警机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成为“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预警机精神的标志性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