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戴松恩简介

戴松恩简介

淘名人 2024-02-20 11:49 热度:

戴松恩

戴松恩(1907年1月6日—1987年7月31日),江苏常熟人,遗传育种学家,细胞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戴松恩1931年从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获得农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37年3月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进所技正;1938年2月任职于中央农业实验所贵阳工作站;1942年4月任湖北恩施农业改进所所长;1947年2月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场长;1949年5月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3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副所长;1960年12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秘书长;1980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1987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戴松恩早期从事小麦育种、细胞遗传和抗赤霉病研究,后转入烟草、油菜育种的基础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戴松恩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常熟

出生日期:1907年1月6日

逝世日期:1987年7月31日

毕业院校:康奈尔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1907年1月6日,戴松恩出生于江苏常熟。

1913年—1917年,就读于东唐市初级小学。

1917年9月,升入东唐市高等小学。

1920年6月—1924年,就读于苏州晏成中学。

1924年7月,任苏州教会所“新民社”交际干事。

1925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

1926年,从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毕业;同年,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教授助理。

1928年,进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

1931年6月,从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获得农学学士学位;7月,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4年1月,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

1936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

1936年—1937年,到美国21个产谷州的农学院和农事试验场参观访问。

1937年3月,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进所技正。

1937年8月,被派往江苏北部推动小麦增产工作。

1938年2月,任职于中央农业实验所贵阳工作站。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戴松恩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戴松恩参与了选育金大2905、金大26等中国第一批小麦优良品种的研究;明确了中俄美6个小麦品种杂交后代10多个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连锁遗传关系;指出了在严格接种条件下,中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有明显差异的论断,肯定了选育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可能性;提出了利用美国玉米双杂交种并不能增产,必须利用它的自交系和中国材料合理组配才能得到适于中国的高产杂交玉米的学术观点;选育出了适合贵阳地区种植的烟草优良品种;探明了中国油菜育种的途径和方法。1978年以后主持开展了中国小麦非整倍体的研究工作。

主要论著

截至1987年7月,戴松恩编著的代表论著有《中俄美小麦品种杂交的遗传研究》《小麦赤霉病抗病性研究》《美国杂交玉米在我国的利用问题》《中国油菜自交影响研究》《关于发展我国农业和畜牧业问题》《关于农学和园艺等方面的访苏传达报告》《关于新疆农业增产措施的几点意见》《试论我国作物育种研究工作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51年

北京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会议代表

1951年—1961年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

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5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学组副组长

1960年

北京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


《作物学报》主编


中国民主同盟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戴松恩出生于江苏常熟一个贫苦的家庭。戴松恩家中没有田地,其父亲在当地镇上米行做推销员,收入微薄,不足以供养全家人生活。年幼的戴松恩需陪着母亲去集市上摆摊挣钱养家。戴松恩的父亲常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于1917年冬离世。父亲的去世,对一家人的生活无异于雪上加霜。戴松恩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全靠母亲摆摊来维持。生活虽艰辛,但戴松恩并未放弃学业,而是更加刻苦学习,将来好担起家庭的重担。戴松恩幼年曾目睹百姓患病难以得到救治的惨状,又经历父亲因病早逝带来的苦痛,使他萌发了学医济世的想法。为了以后能学医,戴松恩进入中学后选读了理科。

人物评价

“戴松恩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人正直诚恳,谦虚谨慎,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为中国农业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农业科学鞠躬尽瘁、锐意进取,是青年农业科学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中国科学报》评)

“戴松恩将毕生的精力与智慧奉献给中国的农业科研事业,秉承勤奋严谨的学风,为中国遗传育种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评)

“戴松恩坚持实践出真知、实事求是、刻苦勤奋、坚持不懈,为中国农业科学事业的发展倾注毕生心血。”(科学网评)

“他(戴松恩)毕生从事农业科研事业,为中国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济源日报》评)

“戴松恩,一个靠勤奋获得成功的农业科学家,他对科学事业目光敏锐,执着求索,在遗传育种及细胞遗传学研究和农业科学事业的发展上献出了毕生精力,为致力于科学事业的人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今日科苑》评)

“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中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这就是戴松恩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