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武迟简介

武迟简介

淘名人 2024-02-20 13:13 热度:

武迟

武迟(1914年12月16日—1988年3月1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浙江杭州,石油化工专家,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武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9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50年任教于清华大学;1953年任北京石油学院教授;1965年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73年—1988年任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年3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武迟长期在石油和石化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武迟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4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1988年3月1日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浙江杭州

人物生平

1914年12月16日,武迟出生于北京。

1926年—1929年,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

1929年9月—1930年6月,就读于上海民立中学。

1930年9月,入读于杭州蕙兰中学。

1932年6月—1936年6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39年8月,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化学工程实践科学硕士学位;同年,任职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公司。

1950年,任教于清华大学。

1952年,任清华大学石油系代理主任。

1953年,任北京石油学院教授兼石油炼制系主任。

1958年,历任石油工业部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65年,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66年—1967年,参加顺丁橡胶大会战。

1969年12月—1972年,在湖北潜江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1973年—1988年,任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

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武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武迟曾参加铂重整等炼油新工艺的开发,利用炼厂气制取聚合级丁二烯和生产顺丁橡胶等。参与并组织分子筛催化剂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指导了新型铂铼、铂锡重整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择型分子筛催化剂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等。

学术论著

截至1988年3月,武迟编著的代表论著有《基础化学工业技术》《石油加工的现代发展》《异丙苯催化动力学及硅铝催化剂中毒》《共胶硅铝催化剂的酸性》等,其他论著参考如下:

[1]武迟.对当前润滑油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几点意见[J].石油炼制与化工,1959(17).

[2]郑长波,李再婷,武迟.在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减压瓦斯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及动力学[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8(02):23-32.

[3]邵建忠,王君钰,武迟,等.铼铂比对铂铼重整催化剂反应性能与抗硫性能. [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1, 7(4):7.

[4]武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3年—1988年

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


中国化工学会理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武迟于出生在北京小椿树胡同,因此得名小椿,他的父亲武曾傅通晓诗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武迟的母亲严纯虽没有上过正式学堂,但她也是出身于诗礼之家,自幼在家中和她的两个弟弟一起读书学习,对诗词各方面也有较深的理解。武迟的伯父武曾保是画家,他们和一些亲友成立诗社,经常在家中吟诗作画,在家庭气氛熏陶下,武迟自幼喜爱阅读诗词、赋诗习作。

婚姻家庭

武迟的妻子王君钰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曾任职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两人育有三个子女,建初(大儿子)、映薇、映萍。

人物评价

“武迟为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为中国的石油化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评)

“武迟是石化战线具有渊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中国的石油化工事业发展鞠躬尽瘁,为炼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评)

“武迟是中国石油教育和石化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讲求实际,严谨治学,拼搏奉献,直到最后一息。”(《中国科技史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