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宏章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殷宏章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兖州
出生日期:1908年10月1日
逝世日期:1992年11月30日
毕业院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贵州贵阳
人物生平
1908年10月1日,殷宏章出生于山东兖州。
1925年,考入南开大学理科化学系,后转入生物学系。
1929年,从南开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35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
1937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38年,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教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1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殷宏章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殷宏章大学期间发现了当光照突然改变时,光合作用速度会发生瞬间变化,然后稳定到恒速。
20世纪30年代,殷宏章开展了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转移与叶片运动机理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殷宏章从事植物生物化学的研究,对当时正在兴起的植物体内磷酸在代谢中的作用及磷酸化酶与糖类转化等问题进行了探究。1947年,他发明了一种组织化学方法,并用以研究磷酸化酶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与功能。
20世纪50年代,殷宏章参与领导了抗生素的研究与生产,为中国抗生素及微生物生理工作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后期,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转化和运转上入手,为农作物的合理密植和施肥等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1959年,提出了“作物生长的‘群体’概念”,推动了群体生理的研究。1961年,他从实验中证明了光合磷酸化反应是整个光合作用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术论著
截至1992年11月,殷宏章发表论文和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63年—1978年 |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 |
1964年—1975年 |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8年—1986年 |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三届理事长 |
1978年—1983年 | 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83年—1988年 | 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
第一、二、三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
《植物生理学报》主编 | |
《植物生理学通讯》主编 |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殷宏章妻子许桂岚,两人育有四个子女——殷蔚薏、殷蔚伯、殷蔚荑、殷蔚芷。
人物评价
“恩师教研开新篇,弟子光合结奇缘。春蚕到死丝方尽,秋叶入泥献无边。”(殷宏章学生许大全在纪念其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赋诗)
“殷宏章坚持科学真理,实事求是,热爱祖国,为人胸襟宽广,一生淡泊名利,关爱提携后辈;爱国忧民,探索创新,唯实求真,崇尚理性,平等宽容,团结协作,执着敬业,无私奉献。”(纪念殷宏章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全体与会人员评)
人物纪念
学术报告厅命名
2000年11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行“科技之家”成立暨揭牌仪式。新的八个学术报告厅和会议厅分别以已故院士冯德培、朱洗、庄长恭、罗宗洛、周仁、赵承嘏、殷宏章、黄鸣龙的名字命名,用以致敬他们在科学研究上作出的贡献,为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宣传和科技普及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