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支秉彝简介

支秉彝简介

淘名人 2024-02-20 19:10 热度:

支秉彝

支秉彝(1911年9月19日—1993年7月24日),生于江苏泰州,祖籍江苏镇江,电信工程和测量仪器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名誉所长。支秉彝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0年获得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1953年任黄河理工仪器厂经理、工程师;1954年—1964年任上海电表厂副总工程师;1964年—1967年任上海电工仪器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1978年—1993年历任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总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7月24日逝世,享年82岁。支秉彝长期从事电工仪表仪器和汉字信息处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支秉彝

出生地:江苏泰州

出生日期:1911年9月19日

逝世日期:1993年7月24日

毕业院校:莱比锡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祖籍:江苏镇江

人物生平

1911年9月19日,支秉彝出生于江苏泰州。

1918年—1926年,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1931年—193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

1940年,获得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

1947年—1951年,历任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航务学院教授。

1951年—1953年,任黄河理工仪器厂经理、工程师。

1954年—1964年,任上海电表厂副总工程师。

1964年—1967年,任上海电工仪器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

1978年—1993年,历任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总工程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7月24日,逝世,享年82岁。

主要成就

支秉彝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支秉彝参加了中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制订工作,提出了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建议。1957年,从事锰铜电阻元件老化处理的研究。负责电表三大关键元件(宝石、轴承、油丝)的质量攻关,组织研究了游丝的制造工艺和性能测试设备,制定了质量标准,提高了电表的精度和稳定性,建立了中国的计量标准。在中国国内组织仪表数字化的研究。1976年,进行见字识码汉字编辑方法的研究和试制。

学术论著

截至1993年7月,支秉彝编著的论著有《石英晶体音叉频率长期稳定性的研究》《电工仪表工业十年来的发展》《建立一种汉字编码新方法》《“见字识码”汉字编码方法及其在应用中实现》《“见字识码”汉字编码方法及其在计算机实现》《汉字“见字识码”及其工程装置》等。

[1]支秉彝,周宪.“新见字识码”[J].中文信息,1991(3):1.

[2]支秉彝,钱锋.浅谈“见字识码”[J].自然杂志,1978(6):5.

发明专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3年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1983年

上海市第三届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6年—1991年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91年—1993年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汉字信息处理研究会理事长


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


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评议组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支秉彝出生于泰州杜家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亲支履谦曾就读于江宁江南高等学堂,但英年早逝,后由支秉彝母亲吴怀德主持家务。

婚姻家庭

支秉彝的妻子支爱娣是德国人,两人育有一个儿子支正心。

人物评价

“支秉彝是中国汉字信息处理研究的先驱,为电子计算机在中国各个领域的应用作出了贡献。”(同济大学评)

“支秉彝为建立中国的计量标准做出了贡献,为数字仪表在中国国内获得普遍的推广应用做出了贡献,他的编码法的创造赢得了世界计算机界的首肯,对中国汉字码的发展具有倡导和推动作用。”(上海科技党建评)

“支秉彝是闻名中国的科学家,他治学、治人、树人的学习方法是我们乃至后人享之不尽的财富。”(上海科学院评)

人物纪念

为造就中青年科技人才,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特设立了“支秉彝奖励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