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阎逊初简介

阎逊初简介

淘名人 2024-02-20 19:45 热度:

阎逊初

阎逊初(1912年2月24日—1994年4月5日),河北高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阎逊初1944年毕业于里昂大学,获法国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2月获得法国国家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研究员;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委员会研究员;1957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室研究员;1958年—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阎逊初毕生从事放线菌分类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阎逊初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高阳

出生日期:1912年2月24日

逝世日期:1994年4月5日

毕业院校:里昂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1912年2月24日,阎逊初出生于河北高阳。

1923年,入读北京市立第十八小学。

1924年,考入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今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

1930年,考入北京中法大学,就读于经济系。

1934年,被中法大学派往法国里昂留学,在圣马尔塞兰(StMarcelliu)学习了一年的法语。

1935年,进入色奥瓦(Che)地方农业学校学习。

1937年,从色奥瓦地方农业学校毕业后进入格里雍(Griguon)国立农业大学。

1939年,从格里雍国立农业大学毕业,被授予农业技师衔。

1940年,在法国里昂大学学习动物学、植物学和地质学。

1944年,从里昂大学毕业,获法国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1944年—1949年,在里昂大学理学院植物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

1949年2月,获法国国家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研究员。

1953年,任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阎逊初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3年,阎逊初结合抗生素的筛选,组织和领导了放线菌分类鉴定研究组,进行了放线菌分离、筛选和分类鉴定研究,发现并描述放线菌新种200多个,新属3个。20世纪70年代,阎逊初以定向筛选的方法发现筛选了新抗癌抗菌素“正定霉素”。20世纪80年代,阎逊初领导的放线菌分类研究组,在研究吸收当代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放线菌化学分类指标的同时,研究了从中国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材料及国外有关典型菌株,发现和建立了区别于当时放线菌目中已有的60多个属的3个新属:小链孢菌属、类链霉菌属和异壁放线菌属。

学术论著

截至1994年4月,阎逊初先后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翻译出版多部科学论著,如《链霉菌鉴定手册》《放线菌的分类和鉴定》《细菌和放线菌的鉴定》《放线菌及其抗生素分类鉴定指南》《土壤微生物学分析技术手册》《土壤微生物学》等。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陈立明,张国伟,阎逊初.粉红孢链霉菌的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52年3月—10月

世界和平大会反细菌战会议法语翻译组组长

1956年

全国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

1963年

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1978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微生物专业小组成员

1981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1982年

联合国国际细胞研究组成员


《抗生素》编委会顾问


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阎逊初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和外祖父均为晚晴进士;阎逊初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后毕业于京师学堂,曾任北平第四中学校长。在家庭的熏陶下,阎逊初自幼喜爱读书,追求上进。

人物评价

“阎逊初是中国真菌学、放线菌分类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评)

“阎逊初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作风朴素、勤俭求实、平易近人、待人宽厚、真诚慈祥。”(《微生物学报》评)

“阎逊初是中国放线菌分类学奠基人,为推动中国抗生素工业生产和科研做出了巨大贡献。”(微生物学家刘志恒教授评)

人物纪念

菌科命名

2005年,新发现了一类放线菌,命名设立“阎氏菌科(Yaniaccac)”,以永久纪念阎逊初对放线菌分类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