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宪章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童宪章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8年1月10日
逝世日期:1996年1月31日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江苏扬州
人物生平
1918年1月10日,童宪章出生于北京。
1936年,从江苏省扬州高中毕业。
1936年—1941年,就读于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41年,任甘肃玉门油田助理工程师。
1945年—1946年,在美国进修学习。
1947年,任甘肃玉门油田副工程师。
1949年,任甘肃玉门油田工程处副处长。
1951年—1978年,先后任西北石油管理局主任工程师、胜利油田工程师、胜利油田石油部采油主任工程师。
1978年,先后任石油工业部外事局顾问、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6年1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主要成就
童宪章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41年,童宪章参加玉门油田的开发,用自制的油井电测仪器进行了玉门油田第一批中深自喷井的井下电测工作;1949年,主持了玉门油田的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工作。后又主持了克拉玛依大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工作。同期还参加了陕北和四郎庙油田的勘探工作;1959年,在大庆油田参加石油会战,主持了葡萄花、太平屯、萨尔图等油区第一口井的试油工作。主持了大庆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1963年,参加大庆油田注水开发研究工作和胜利油田的开发研究;1980年,提出了“水驱油田生产规律”,建议复查主要油田的储量和生产潜力,提出采取适当调整井网和机械采油等稳产措施。
学术论著
截至1996年1月,童宪章在《中国科学院院刊》《新疆石油地质》《石油学报》等期刊上共发文70余篇,代表论著有《压力恢复曲线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油井产状和藏油动态分析》《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油藏的统计规律探讨》等,其中部分论著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65年1月—197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78年3月—1983年6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委员 | |
国务院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石油学会理事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童宪章的父亲童翼早年参加蔡锷发起的护国讨袁远动,是一位军事理论学者和教育家,常以“处世须达观,读书求实用”来勉励子女。
婚姻家庭
童宪章共育有4个子女。
人物评价
“童宪章是中国著名的石油开发专家,也是对国际石油界产生影响的学者。”(《石油知识》评)
“他(童宪章)是中国最有名望的采油专家,对中国石油工业有着巨大贡献。”(三门峡网评)
“童宪章是著名的石油专家,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领导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评)
人物纪念
院士雕像
2015年9月,扬州中学院士广场建成并对外开放,广场占地3200平方米,建有院士浮雕墙、院士雕像和院士塔等。铜雕群像展示了49位院士的风采,每个雕像的上面,都刻有院士的姓名和研究成果,这其中就包括童宪章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