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永瑞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苗永瑞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济南
出生日期:1930年12月3日
逝世日期:1996年6月11日
毕业院校:齐鲁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山东桓台
人物生平
1930年12月3日,苗永瑞生于山东济南。
1947年,入读于济南齐鲁大学天文算数系。
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实习研究员。
1951年—1970年,先后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
1953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1954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徐家汇观象台。
1958年—1961年,到苏联列宁格勒普尔科夫天文台学习进修。
195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1972年,任陕西蒲城中国科学院326工程处生产组副组长。
1972年—1977年,任北京中国科学院3262工程指挥部技术组组长。
1978年—1981年,任陕西天文台副台长、副研究员。
1981年10月—1987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台长、研究员。
1988年,任陕西天文台名誉台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6年6月11日,逝世,享年66岁。
主要成就
苗永瑞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苗永瑞在提高天文测时精度的研究方面,编制了天顶星表,测定了天顶星专门用于测时,提高了测时精度,同时改进了观测星的星位置,得到精度较高测时星表;在天体测量选址的研究方面,根据微气象理论,制定了一些天体测量选址方案,改进了观测室及观测位,提高了测定精度;在提高授时技术研究方面,制定和研究了守时、收时、授时方法,负责建立了中国专用的长、短波授时台;开展了日、地关系研究,建立了D电离层监测站,用D电离层扰动反演太阳X射线爆发;还进行了中国大地电导率的测定,得到中国等效大地电导率分布图。
苗永瑞在西安建立了中国当时新的授时台—陕西天文台,结合以前的实践及参考国外先进国家情况,苗永瑞对新建授时台提出了建设设想和具体建台技术方案。
学术论著
苗永瑞在天文测时、星表、授时技术等学科领域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苗永瑞,潘小培,宋金安,等.飞行钟对我国范围内长波、电视同
社会任职
担任职务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时间委员会组织委员 |
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 |
中国天文学会时间委员会主任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文学科组成员 |
陕西省天文学会理事长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苗永瑞的父亲苗星垣是山东本地的实业家。苗永瑞兄弟姐妹共12人,他排行老七。在苗永瑞年幼时其父亲就告诫他将来不要去经商,商场太险恶。苗永瑞从小就喜爱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在家庭的熏陶下,他的八个兄弟都未涉足商界,以后都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苗永瑞的叔叔苗海南曾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人物评价
“苗永瑞为中国天体测量学,特别是星表和授时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评)
“我们要传承苗永瑞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精神。”(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综合党支部评)
“苗永瑞在偏僻艰苦的环境里,用热血和汗水书写的‘326’精神,是国家授时中心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短波台党支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