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山涛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廖山涛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衡山
出生日期:1920年1月4日
逝世日期:1997年6月6日
毕业院校:芝加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1920年1月4日,廖山涛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农村。
1935年,进入长沙一中学习。
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2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担任明德学堂教师。
1946年—1947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助教。
1948年—1950年,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助理研究员。
1950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深造。
195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
1953年—1955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56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1986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7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主要成就
廖山涛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廖山涛在20世纪50年代从事代数拓扑的研究中,引进了特异上同调群间的一种乘法运算,研究了周期变换空间与不动点集间的联系;探讨了对称化消减同伦群,用以估计球丛第二阶段障碍类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研究方向转向微分动力系统,相继提出“典范方程组”和“阻碍集”两大基本理论,进行了奇点系统的研究,研究了Lyapunov指数的概念,得到了相当于乘法遍历定理的结果,证明了C封闭引理,得到了星号系统收缩周期轨道有限的结果,在C稳定性猜测这一中心问题上取得进展。
学术论著
截至1997年6月,廖山涛在《数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等期刊上共发文27篇,著有《微分动力系统的定性理论》,合著《同伦论基础》等,其他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廖山涛.NOTES ON A STUDY OF VECTOR BUNDLE DYNAMICAL SYSTEMS(Ⅱ)──PAR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3年 | 第四届国际微分方程与微分动力系统会议主席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廖山涛的父亲廖子豪在家务农,粗通诗文和小学算术,对廖山涛的教育严格。母亲是曾平。
婚姻家庭
廖山涛于1942年与汪鸿仪结婚,两人育有三个儿子,长子廖章钜,次子廖章林,幼子廖秀北。
人物评价
“廖山涛先生在中国的数学事业中形成一道特点鲜明的风景线,他是一位永不退色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杰出。他在人们心中有不朽的位置。”(廖山涛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数学家席南华院士评)
“他(廖山涛)作为微分动力系统理论的开创者,享誉世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廖山涛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数学家姜伯驹院士评)
“廖先生(廖山涛)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大数学家,是一名真正的学者。”(廖山涛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数学家张恭庆院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