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作梅简介

张作梅简介

淘名人 2024-02-21 10:32 热度:

张作梅

张作梅(1918.10.4-1998.12.30),广东兴宁人,金属材料、机械工程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长春分院副院长,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4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1944年末考取留英公费生,1949年7月获雪菲尔德大学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1951年8月应邀回国,投身筹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张作梅长期致力于金属压力加工领域的研究工作。同时,对金属在均匀压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横煅及横轧时金属的变形和破裂、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等进行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主持恢复了长春光机所的机构学、机械传动、摩擦磨损润滑、机械材料与工艺四个研究室的方向任务和实施方案,承担空间机械和机器人等课题研制任务。其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作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兴宁

出生日期:1918年10月4日

逝世日期:1998年12月30日

毕业院校:国立中山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金属超塑性和非晶态合金的研究;A3钢中板的机械性能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1918年10月4日,出生于广东兴宁县,其父张葛民系清朝秀才,曾留学日本。其母袁三凤曾就读于香港,文化教养良好。张作梅自幼受益于双亲的教诲,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品德。在其11岁时父亲病逝,家境每况日下,其母不忍心儿子中途辍学,于1931年将张作梅送往香港,只身投靠其舅父,寄居就学。

1931年至1937年就读于香港英文书院中学

1937年张作梅中学毕业,正值“七·七”事变爆发,国难当头,张作梅放弃香港大学教育系的公费学额,成功投考广州中山大学机械系并且于1941年顺利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1年至1945年,张作梅由同学介绍进入中央造币厂昆明分厂工作。任技佐兼机修股金工间主管员,后被提升为技士兼铸造股股长,主管从铸锭到成币的所有工序的技术工作。

1944年末,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由当时教育部招考的英美奖学金留学生至留英公费生,开始了海外学习、研究的生活。

1945年至1946年,他被安排到设菲尔德(Shef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研究了国产钢种的性能与压力加工的关系,为解决国产钢种的加工工艺和性能提出了科学依据对重轨的轧制、薄板的粘结、电热丝材料的加工、新钢种的轧制、锻造和挤压等进行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为生产新钢材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金属在均匀压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横煅及横轧时金属的变形和破裂、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等进行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主持恢复了长春光机所的机构学、机械传动、摩擦磨损润滑、机械材料与工艺四个研究室的方向任务和实施方案,承担空间机械和机器人等课题研制任务。

张作梅参与主持筹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参与中国东北钢铁企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变形量的积累作用与奥氏体晶粒度的关系问题;开展金属的剪切与冲裁原理和球墨铸铁可塑性研究,成果具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在中国开辟了实验应力分析的新兴技术领域。20世纪60年代,对不同温度、速度和均匀压缩下金属的变形抗力进行了系统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1958至1960年任长春理工大学即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副院长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

吉林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试验机专业学会理事长,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

中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理事,

吉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59年至1990年第三、四、五届《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

《光学精密工程》主编

人物评价

张作梅长期致力于金属压力加工领域的研究工作,为解决中国钢铁企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中的大量问题、促进中国工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梅州日报》评)

张作梅率先在中国开展关于球墨的研究,取得了研究成果。其与前苏联专家进行的水轮机动态实验应力测定与分析,为中国独立设计大型水轮机提供了科学依据。张作梅对金属的变形抗力的研究以及大型精密光学测量设备的精密机械工艺研究等工作,为中国尖端技术测试设备的研制做出了贡献。他亲自指导金属超塑性研究和非晶态合金的研究,取得了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光明日报》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