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佩松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汤佩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浠水县
出生日期:1903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2001年9月6日
毕业院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父亲:汤化龙
人物生平
1903年11月12日,汤佩松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的一个诗书世家。
1916年,汤佩松毕业于北京师大附中。
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从初中读到相当于大学二年级。该校是当时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7年-1925年,汤佩松在清华大学学习。
1925年-1927年,汤佩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学系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28年-1930年,汤佩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0年夏,汤佩松获得博士学位后转到哈佛大学普通生理学研究室工作了3年(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后),任美国哈佛大学生理学研究室研究员(时间截至1993年)。
1930年和1931年夏,汤佩松两次到马萨诸塞州海滨小镇林穴(WoodsHole)的海洋生物学研究所(MarineBio-logical Laboratory)作短期访问。两次短时间访问结识了许多生物学界的大师,包括当时和后来的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遗传学家T.H.摩尔根
主要成就
汤佩松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汤佩松早年发现海星卵受精后呼吸增强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在植物中的存在。1946年用绿色小球藻证明光合作用的氧化还原电位势在光暗下的差异从而确证了VanNiel学说提出了完整的植物呼吸代谢的控制与被控制理论,在国际上首先证明了高等植物中存在细胞色素氧化酶、植物叶绿体中存在碳酸酐酶以及高等植物体内适应酶的形成首次证明在同一植物中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证明糖酵解途径,戍糖支路、三羧酸循环、二羧酸循环、乙醛酸循环并行,并以一定比例在活体中运行,总结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及其与其他生理功能相互调节的理论。
学术论著
据2020年2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官网显示,汤佩松先后在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发表了3本著作和逾200篇论文。代表论文如下:
1、汤佩松,戴云玲,李佳格.银坊水稻幼苗的呼吸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56(05):17-20.
2、吴相钰,汤佩松.植物呼吸及代谢的研究 Ⅱ.水稻
社会任职
时间 | 兼职职务 |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8年10月-1983年8月 | 中国植物学会第八届理事 |
1983年8月-1988年 | 中国植物学会第九届理事 |
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 | |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
个人生活
汤佩松父亲汤化龙是有自由思想的清朝进士,曾和梁启超等一起从事君主立宪派活动。1915年,汤佩松母亲去世;1918年,汤佩松父亲在加拿大被暗杀。
人物评价
汤佩松是一位蜚声国际的植物生理学家,他在植物呼吸代谢和光合作用方面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评)
汤佩松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之一,为中国植物生理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