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徐克勤简介

徐克勤简介

淘名人 2024-02-21 16:27 热度:

徐克勤

徐克勤(1907年3月15日—2002年12月19日),安徽巢县人,地质学、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徐克勤从国立中央大学地学院地质系毕业后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1939年获得中美“文化基金”资助,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留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1941年被选为美国Sigma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1945年回国后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1946年应聘为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教授;1947年至1949年担任中央大学地质系系主任;1949年至1984年担任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担任南京大学地质系名誉系主任;2002年12月19日逝世。徐克勤早年长期、系统而全面地研究钨矿。1947年首次在湖南瑶岗仙发现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1954年首次评价了四川攀枝花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及发现铜陵新屋里(凤凰山)铜矿,当涂马山硫铁矿及南京岔路硫铁矿。1957年在赣南首次发现了加里东期花岗岩。1958年和郭令智在皖南发现雪峰期花岗岩。1935年和黄汲清发现印支期花岗岩。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克勤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巢县

出生日期:1907年3月15日

逝世日期:2002年12月19日

毕业院校: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矿床学》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1907年3月15日,徐克勤出生于安徽巢县。1928年进入南京中学学习。

1930年7月,徐克勤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

1934年7月,徐克勤从国立中央大学地学院地质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从事矿产资源调查和矿床地质研究;同年加入中国地质学会。

1939年10月,徐克勤获得中美“文化基金”资助,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留学,先后获得硕士学位(1941年)、博士学位(1944年)。

1941年,徐克勤被选为美国Sigma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

1945年11月,徐克勤回国,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1946年7月)。

1946年7月,徐克勤应聘为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教授。

1947年6月,徐克勤担任中央大学地质系系主任(1949年8月)。

1949年8月,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徐克勤担任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至1984年)。

1980年,徐克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徐克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30至40年代,徐克勤在美国留学期间写成了《钨矿床的地质》的博士论文,他还在美国《经济地质》上发表了《中国赣南钨矿床地质》等文章。20世纪40至50年代,徐克勤领导勘探并发现特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根据他的理论,使中国钨矿总储量居世界之首发现安徽马山硫铁矿提出攀枝花铁矿是特大型钒钛磁铁矿,成为中国西南最大的钢铁基地。60~70年代考察中国东南部数十个铁铜硫铅锌等矿山,对赣南区域地质及造山运动、花岗岩类与钨矿关系、钨矿床特征等作了科学论述,对找矿有直接指导意义。80年代提出华南花岗岩两个主要成因类型——同熔型和改造型,提出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类及成矿关系。

发现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

1947年7月中旬起,徐克勤受当时的资源委员会委托,前往湖南省资兴县瑶岗仙钨矿进行资源评价。徐克勤到达矿山第二天便上山勘查黑钨矿石英脉矿床。下午,他在返回住地的途中发现路旁草丛中有一种棕黑色土状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徐克勤先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地质物理与大地测量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顾问,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20项的中方负责人。

人物评价

徐克勤在地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建树和突出贡献,尤其在华南钨矿地质、华南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成矿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他在湖南瑶岗仙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夕卡岩型白钨矿床。他在江西南康龙回和上犹陡水两地首次发现了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类,并组织领导了华南多时代花岗岩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的综合研究;他提出的“改造型”、“同熔型”的花岗岩成因分类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认可。徐克勤长期担任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地质系主任,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地质人才,为中国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评)

徐克勤一生勤奋工作,足迹踏遍除西藏、台湾以外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他在矿床学,重要矿床发现,以及花岗岩类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南部研究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及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在不同地段产有铜、铅、锌、银、锡、钨、金、硫等,其重要性很显著。(何梁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徐克勤院士铜像

2013年4月22日,徐克勤院士铜像安放仪式在仙林校区朱共山楼大厅举行,王德滋院士、莫宣学院士、薛禹群院士、郑永飞院士、刘丛强院士、陈骏校长、王汝成院长、王洪涛书记及徐克勤的学生代表和学院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了铜像安放仪式。

《徐克勤传》

2017年2月,由华仁民教授撰写的25万字《徐克勤传》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口述历史”的形式,详尽地记录了徐克勤的生活历程和学术成就,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现了这位优秀的中国地质科学家的真实人生。

纪念徐克勤院士110年诞辰

2017年3月15日,为了纪念徐克勤先生110年诞辰,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4月8-10日举办徐克勤学术思想研讨会,缅怀徐克勤先生的杰出贡献,弘扬他的学术思想。作为纪念活动的内容之一,陈骏校长和王德滋院士分别在南京大学报上撰文纪念徐克勤先生。4月9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朱共山楼举行了“徐克勤学术思想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