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升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恒升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01年8月4日
逝世日期:2003年9月21日
毕业院校:苏黎世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河北定州
人物生平
1901年8月4日,王恒升生于河北定县(今定州)。
1919年,考进北京大学。
1921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25年,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
1925年—1933年,任职于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1926年,在东北密山煤矿考察。
1929年,到满洲里进行石油勘查。
1933年—1936年,就读于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生部;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37年,任经济部地质调查所技正。
1939年,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
1944年,赴新疆筹建新疆地质调查所。
1950年,任新疆工业厅工程师。
1953年,调任西北地质局任总工程师。
1956年,任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
1963年,任地质部铬铁矿指挥部总工程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3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主要成就
王恒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恒升长期从事基性—超基性岩研究和铬铁矿的普查勘探工作,解决了基性—超基性岩中岩石化学分类与实际矿物分类的矛盾。提出湖北大冶铁矿成矿理论。角闪石晶体结构水高于900℃才能分解释放的结论,解决了长期困扰岩石化学家角闪石化学成分分析总量不足的疑难问题。发现某些中生代火山岩从基性到酸性的完整喷发序列。在新疆和田南部昆仑山中首次发现了中国现代活火山。提出了岩浆液态重力分异学说。合理解释了铬铁矿床的成矿特征。
1944年,王恒升筹建了新疆地质调查所。
学术论著
截至2003年9月,王恒升代表论著有《中国铬铁矿床及成因》《含铬铁矿基性岩岩体类及铬铁矿成矿规律》《大冶铁矿床》《宣化一带火山岩》《煤炭中的正含水量与其年龄的关系》《阿尔卑斯山太辛褥区闪石岩岩石化学的研究》《基性—超基性岩的岩石化学分类》《宣化一带古火山之研究》《吉林省穆陵密山二县地质矿产纪要》《葫芦岛海港概况》《新疆矿产资源》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39年 | 《中国地质学会志》编辑 |
1943年—1945年 | 《地质论评》编辑 |
1978年10月—1983年11月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1980年 | 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委员会委员 |
1983年11月—1988年10月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1988年10月—1994年8月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1994年8月—1998年9月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王恒升五岁丧母,六岁过继给了其二伯父。从小一边读书,一边还要干些农活,因而懂得劳动人民的疾苦,养成了勤俭节约,敦厚朴实的性格。他将家里给他凑的学费捐给爱国学生运动,决心投笔从戎,投考清军官预备学校,因父亲反对作罢,转而投考北京大学。
婚姻家庭
王恒升的女儿是王莹棣。
人物评价
“王恒升在岩石学、矿床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评)
“王恒升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缩短同其他先进国家的差距,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光明网评)
“王恒升是中国成因岩石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中国地质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