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钦俊德简介

钦俊德简介

淘名人 2024-02-21 23:09 热度:

钦俊德

钦俊德(1916年4月12日—2008年1月14日),浙江省安吉县人,昆虫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钦俊德于1941年从东吴大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同年燕京大学停办,他被迫辍学;1943年进入燕京大学生物系工作;1944年进入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昆虫组工作,担任助教;1946年考取教育部第二届公费留学;1947年秋进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院,攻读昆虫生理学;1950年初获得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理科博士学位,之后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担任荣誉研究员;1951年初回国并进入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工作;195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昆虫研究所,钦俊德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昆虫生理研究室,担任主任、研究员;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被选为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2008年1月14日逝世,享年92岁。钦俊德主要从事昆虫生理学各重要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钦俊德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出生日期:1916年4月12日

逝世日期:2008年1月14日

毕业院校: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钦俊德文选》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1916年4月12日,钦俊德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1932年,独自来到嘉兴,考入了嘉兴市秀州中学高中部。

1936年,考入浙江大学生物系,因获得梁士诒奖学金转学到东吴大学。

1941年,从东吴大学毕业,同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停办,他被迫辍学,后到安徽屯溪江苏临时中学任教。

1943年,进入燕京大学生物系工作,担任助教。

1944年,进入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昆虫组工作,担任助教。

1946年,考取教育部第二届公费留学,被派往荷兰学习动物学。

1947年秋,进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院,攻读昆虫生理学。

1950年初,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毕业,获得理科博士学位,之后前往美国进入明尼苏达大学,担任荣誉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

1951年初,回国并进入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工作,研究东亚飞蝗的生态、生理和根治蝗害的策略。

1952年,带领昆虫生理研究室人员到洪泽湖重点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钦俊德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钦俊德创立中国第一个昆虫生理研究室揭示昆虫与植物的生理关系,阐明了昆虫选择植物的理论研究马铃薯甲虫、飞蝗、棉铃虫、粘虫、蚜虫等多种害虫的食性和营养及植物成分对它们生长和生殖的影响以昆虫天敌为对象,研究七星瓢虫的营养和人工饲料,以添加保幼激素类似物,解决了适宜的人工饲料配制难题研究明确了东亚飞蝗卵期对环境适应的特点及浸水与耐干能力,为测报蝗害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功适用于大量饲养蚤幼虫的饲料及快速侦检不同来源蚊虫的方法。

1958年,钦俊德接受了国家交给的棉铃虫和粘虫的研究任务,棉铃虫和粘虫是粮棉作物的大害虫。1975年—1978年,他先对七星和异色瓢虫的人工饲养进行初步的试验,重点进行代饲料的研制和对七星瓢虫殖滞问题的探索。1979年—1984年,他深入一层,集中研究代饲料中水分对七星瓢虫的营养效应,以及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取食和生殖的影响。

学术著作

根据2006年1月王琛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2年

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


《Entomologia Sinica》主编


《昆虫学报》副主编、主编


《昆虫学年评(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国际通讯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钦俊德是中国昆虫生理学的开拓者,作为一个开拓者,在中国昆虫生理学这块处女地上辛勤耕耘40余载,为完成生产任务,为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网评)

钦俊德爱国敬业,总是把国家需求和农业生产放在首位。他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虚怀若谷,做学问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他为人正直,淡薄名利,平易近人,做人做学问都堪称一代宗师,为中国的昆虫生理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