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尔杰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崔尔杰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济南
出生日期:1935年11月10日
逝世日期:2010年12月13日
毕业院校:北京航空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籍贯:河北高阳
人物经历
1935年11月10日,崔尔杰出生于山东济南,籍贯河北高阳。
1947年—1953年,就读于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学习部长,高中二年级时,被华东青年报(上海)聘为特约通讯员。
194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6年,入学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第一年入选留苏预备生,在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了九个月的政治和俄语,后因不符合去苏联学习航空专业的政治条件而没去成。
1959年,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毕业论文《无人驾驶飞机起飞着陆时的稳定性》是在张桂联老师指导下完成,毕业后被分配到航天部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工作。
1980年—1982年,被推荐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系做访问学者,之后受聘担任客座研究员,继续从事空气弹性方面的研究。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1月,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
2010年12月13日,因
主要成就
崔尔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崔尔杰为解决型号研制中遇到的动态气动载荷、颤振、抖振、风致振动、气动噪声、动稳定性等问题做出贡献。在非定常流与流动控制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对非定常增升机制、钝物体旋涡脱落模式、多物体干扰等提出新见解,发展了涡致振动的非线性振子模型,提出抑制涡致振动的多种途径,对工程实际有重要意义。主持“国家火炬计划”的全垫升气垫船研制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及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计划的“地效飞行器”项目的技术工作,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已开发出多种型号投入中国国内和跨国航线运行。提出建立地面效应空气/流体动力学的框架设想并对其内容作了充实与发展。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1月何梁何利基金网站显示,崔尔杰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约100篇,研究报告和专业会议报告60余篇,合作专著一册,主编国际学术会议文集和中国国内专业文集多种。
学术交流
2008年8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6年8月—1994年8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理理事 |
1994年8月—1998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常务理事 |
1999年12月 | 第八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主席 |
2002年11月—2006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
2005年8月 | 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主席 |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 |
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亚洲流体力学会(AFMC)副主席 | |
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NM)理事 | |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崔尔杰的夫人李素循教授是全国政协委员、空气动力学专家,与崔尔杰同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专业。
人物评价
崔尔杰对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的空气动力学前沿课题进行了许多开拓性工作,为型号研制作出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
崔尔杰在解决大型航天飞行器型号关键气动问题和主持全垫升气垫船、地效飞行器研制工作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联合多位院士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积极建言,确保力学在基础学科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的力学事业和中国力学学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力学学会评)
人物影响
崔尔杰院士纪念文集赠书
2012年4月17日上午,北航杰出校友崔尔杰院士纪念文集赠书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