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元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锡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8年5月24日
逝世日期:2011年5月29日
毕业院校:苏州建筑工程学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江苏无锡
人物生平
1938年5月24日,周锡元出生于江苏无锡。
1953年—1956年,就读于苏州建筑工程学校。
1956年起,先后任职于哈尔滨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北京市地震队。
1978年起,任职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历任工程抗震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长、院顾问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所长。
201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主要成就
周锡元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中期,周锡元研究提出工程结构的震害主要来自地面震动和地基失效,两者均与场地条件有关。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谱特性方面。提出的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一直为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参与了地震力统计理论和抗震设计方法在中国的开拓性研究,提出和改进了经济高效的隔震机构和体系。同时也是在中国最早将城市和区域防震减灾技术作为系统工程加以研究的学者之一。主持和负责了城市综合防灾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参与和指导了许多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在防震减灾工作从单体工程向城市和区域综合防御的发展过程中起了作用。
学术论著
截至2011年6月,周锡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编著学术著作6部,其代表论著有《地震工程概论》《场地、地基、设计地震》等。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62年 | 全国工程抗震学术交流会 | 哈尔滨 |
1993年 | 国际地震与减灾技术学术会议 | 日本 |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5年—2000年 | 《工程抗震》主编 |
1992年1月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工程抗震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
1999年1月 | 同济大学顾问教授 |
2002年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工程抗震专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
2002年6月—2004年6月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十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2004年6月—2006年6月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
2004年6月—2007年1月 |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三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 |
2010年2月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工程抗震专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理事 | |
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
建设部抗震防灾规划和抗震设防区划评审委员会主任 | |
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委员 | |
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周锡元幼年就先后经历了父亲去世,三个哥哥先后夭折的痛苦。母亲为了养家糊口,在镇上开了一个小饭馆。因家里生活艰难,初二时他只得中途辍学干活,后因身体羸弱,加上老师许诺可以减免学费才又重新回到课堂。
婚姻家庭
周锡元的妻子是凌苡香。
人物评价
“周锡元开创了中国城市和区域综合减灾领域的研究,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教育报》评)
“六十载春华秋实,六十载玉汝于成,周锡元用他品高德馨的人格魅力和献身科学、报效中国的高尚情操跑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北京工业大学评)
“周锡元始终秉持严谨求实、孜孜不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学术造诣和成就,他的杰出成就和高尚品格将永载中国抗震救灾事业的史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