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元生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江元生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省宜春市
出生日期:1931年8月18日
逝世日期:2014年1月10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东北人民大学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代表作品:《矩的计算及应用》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生平
1931年8月18日,江元生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
1948年,进入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数学系、化学系学习。
1950年,重新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3年,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读研究生,导师是唐敖庆先生。
1956年,从东北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吉林大学化学系、理论化学所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至1991年)。
1983年,作为交换学者,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系学习(至1984年)。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1月,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创建了南京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还出任过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主任。
2000年,担任宜春学院名誉校长。
2005年,当选为国际数学化学科学院院士。
2014年1月10日18点36分,因病在江苏省南京市逝世,享年83岁。
主要成就
江元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江元生主要从事理论化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表征高分子交联程度的溶胶-凝胶分配量公式用于配位场理论标准化的点群偶合系数及旋轨偶合能计算方案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和五参数芳香性公式大尺寸共轭分子的经典价键理论精确计算。
在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研究方面,江元生根据凝胶的不熔特性,认定只有无穷大分子才不被溶剂分散而溶解,并推导出严格的凝胶量公式。在配位场理论研究方面,他科学的处理了点群耦合系数与弱场方案中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在点群耦合方案下计算旋轨作用能。江元生研究分子中的邻近作用及其数学模型,发展图论方法,实现了用图形规则将简单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三条定理”的形式。江元生研究图形收缩方法,以图的收缩和扩张模拟同系分子的降解和增长,统一处理各种问题。他就分子图不变量的计算、约化及相关关系,给出了大量的原始结果。在芳香性理论研究中,江元生提出了五参数的简化方案。在量化计算方面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2年 |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二十二届理事,第二十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84年 | 世界理论有机化学家联合会特别理事 |
1985年 | 《物理化学学报》副主编 |
复旦大学、华东工学院等校兼职教授 | |
《化学学报》《有机化学》编委 |
个人生活
江元生童年时代最喜欢听讲故事,外婆爱看旧小说,她总是一本一本地讲给江元生听。外婆没有正式读过书,但却能心地善良,明辨是非,是江元生童年的保护人。江元生的父亲江维华是中华革命党创建人之一,留学日本,曾是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的秘书长。江元生两岁丧父,12岁丧母。6岁以前原住南京观音巷,江元生的童年是在南京逸仙桥小学、鼓楼小学度过的。当时他的理想和志向就是做一名教师,因为教师学识渊博、品行高尚。在旧中国江元生觉得只有在文化与科学这个园地里才可能找到真、善、美。他家中有很多京剧和歌曲唱片。那时江元生放学后坐在留声机旁听歌曲。抗战后,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他除了学习,别无其他爱好。中学时期,江元生的语文和数学通过写长篇散文和大量做习题,得到较好的培训。
人物评价
江元生为南京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理论化学方向的专业人才,在中国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江元生始终正直无私、公正廉洁、淡泊名利,虽然他德高望重、深受敬爱,但他总是推却单位或他人拟为他组织的一些庆典或祝寿活动,希望能多节省一点时间来看书、做研究。他对科学饱含热情,始终关注着科学的发展,经常让同事帮忙从中国国外带最新的专业书籍回来学习。他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注重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指导研究生。(南京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