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天
国籍:中国
出生地:吉林省吉林市
出生日期:1938年10月2日
逝世日期:2018年4月11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38年10月2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历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技术员、专业组长、副主任、副总设计师等职。
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5月8日,航空工业气动院聘任李天为高级技术顾问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8年4月11日13时31分在沈阳逝世,享年80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天在飞机空气动力设计领域创造性地解决了型号研制过程中的多项重大技术难题,拓展了中国飞机气动布局领域的设计方法,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担任中国四代机背景预研课题主要负责人,通过对先进隐身飞机气动布局的研究,开拓性地解决了气动与隐身在布局设计中的技术难点,创造出隐身与气动优化融合的新方法,为中国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风洞项目
李天高度重视中国风洞项目的建设情况,他亲身参与了气动院多项大型风洞建设项目,包括2.4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0.6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8米×6米开/闭口回流式低速风洞等。气动院2.4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由国家七部委联合立项,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设施,也是中国国内在建的难度最高、投资最大、周期最长的风洞项目。从2.4米风洞项目可研评审开始,李天就开始参与设计建设。李天经常亲临风洞实验室指导工作。正是由于长期在试验现场所积
社会任职
李天曾兼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聘院士、流体力学学科博士生导师、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评价
李天同志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在飞机空气动力设计领域创造性地解决了型号研制过程中的多项重大技术难题,拓展了中国飞机气动布局领域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对先进隐身飞机气动布局的研究,开拓性地解决了气动与隐身在布局设计中的技术难点,创造出隐身与气动优化融合的新方法,为中国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新浪新闻评)
李天同志是对党忠诚、矢志报国、信念坚定的优秀共产党员,是高瞻远瞩、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预研先锋,是严谨治学、执着探索、无私奉献的敬业标兵,是淡泊名利、传承事业、甘为人梯的学者楷模。他始终不渝地践行“航空报国”精神,一贯坚持“做人以德、做事以则、做学以理、做业以勤”原则,以卓越的贡献和高尚的品德受到航空界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他的逝世,是中国科技界和航空工业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李天同志,更要化悲痛为力量,坚决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各项光
后世纪念
2018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李天同志告别仪式在沈阳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中央办公厅打来电话,对李天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委托中国科学院,对李天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并送花圈。
胡锦涛同志委托中国科学院,对李天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分别委托中央办公厅、中国科学院、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对李天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并送花圈。
李鹏、温家宝、吴官正、张德江、张高丽、陈至立等同志,分别委托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对李天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并送花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