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周尧和简介

周尧和简介

淘名人 2024-02-22 20:06 热度:

周尧和

周尧和(1927年5月30日—2018年7月30日),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周尧和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53年赴前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深造;1957年研究生毕业,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1988年任全国铸学会理事长,同年当选为国际铸造学会执行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任国际铸造学会主席;1996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12年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首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2018年7月30日周尧和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2岁。周尧和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凝固过程原理及组织控制;凝固技术;生态材料学。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尧和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7年5月30日

逝世日期:2018年7月30日

毕业院校:前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 1991年航空金奖(首届)

祖籍:河北深县

人物生平

1927年5月,周尧和出生于北京。

1950年,从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进入天津南开大学任教。

1953年,国家遴选留苏学者,周尧和被选中,进入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深造。同年5月9日,留学苏联前夕,周尧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以一篇关于铸钢件热裂的研究论文研究生毕业,获得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到中国,从天津来到西安,成为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的奠基人。

1979年,在西班牙马德里第46届国际铸造会议上宣读“保温冒口研究”论文。

1981年,周尧和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7年,作为航空工业部和兵器工业部受表彰的20位专家之一,周尧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88年,任全国铸学会理事长,同年当选为国际铸造学会执行委员。

1989年,创建并被批准为中国唯一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获航空工业最高荣誉——航空金奖及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周尧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周尧和长期从事凝固理论与凝固技术研究,对铸件凝固过程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输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强制性凝固组织形成原理的新理论框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定义了铸锭凝固过程中的第三对流区,据此提出的钢锭头部正偏析理论得到公认。在凝固前沿动力学、液体金属深过冷和三维非晶合金制备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持创建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建立了“生态材料学”这一新的学科生长点。大型铸件凝固控制、保温冒口设计和薄壁件调压成型精铸法等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20世纪50年代,周尧和在苏联留学期间,成功地揭示了铸件热裂机理,提出了关于造型材料退让性的独到见解。他发明“铸型表面高温强度测试方法及装置”,获得苏联发明专利。

1985年,周尧和和同志们提出了用效能系数估算保温冒口效益的新方法,研制出新型保温材料。

1987年,尧和主持发明了“调压成形精铸法”,实现了轻合金超薄壁异型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周尧和先后担任“凝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非平衡合金与快速凝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强度”(西安交通大学)及“金属基复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铸造学会理事长、荣誉理事长,国际铸造学会主席。

人物评价

在中国凝固学界,周尧和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中国的凝固热理论、凝固形态学和深过冷快速凝固和凝固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西北工业大学评)

周尧和院士是“一位令人仰慕、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一位令学子追随、功勋卓著的一代宗师,中国铸造界的一面旗帜,中国科技界的一份骄傲”。(2012年首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