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沈自尹简介

沈自尹简介

淘名人 2024-02-22 23:20 热度:

沈自尹

沈自尹(1928年3月22日—2019年3月7日),男,浙江宁波人,中西医结合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华山医院中医脏象研究室、中医科、中医教研室主任和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沈自尹于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广州岭南医学院工作;1953年8月进入华山医院工作;1985年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90年被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赴日讲学与科研一年;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2019年3月7日7时22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沈自尹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开拓、肾本质的研究和传统老年医学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沈自尹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8年3月22日

逝世日期:2019年3月7日

毕业院校:上海第一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籍贯:浙江宁波

人物生平

1928年3月22日,沈自尹出生于上海。

1952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至广州岭南医学院工作。

1953年8月,返回上海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山医院)担任内科助教。

1955年,师从中医姜春华教授,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临诊。

1969年,报名参加了上山下乡活动,跟着“祖国医疗探索队”到四川涪陵地区进行巡回医疗。

1970年,回到上海后,建立中西医结合病房。

1984年,将“急支糖浆”的组方无偿转让给一家当时濒临破产的小药厂,此举挽救了该药厂。

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3月7日早上7点22分,沈自尹因病医治无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主要成就

沈自尹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沈自尹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发现肾阳虚证病人,其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低下,经补肾中药治疗可以恢复正常,这一结果得到中国国内7个省市以及日本高雄医院等研究单位的重复与公认;通过对同病异证组进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对比研究,推论肾阳虚证主要发病环节在下丘脑,这一成果的意义是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唯有补肾药才能作用并提高下丘脑的双氢睾酮亲和力及CRF基因的表达,对肾阳虚证达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将主要调节中枢定位在下丘脑提出多方面的有力证据。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3月,沈自尹院士曾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6部。

学术交流

1985年,沈自尹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90年起,多次应邀赴日本、香港、澳大利亚讲学与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受日本文部省聘请为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沈自尹历任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协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西医结合虚症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第四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药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及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杂志副总编。校及医院学位和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委员,卫生部中药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副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四届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第三届会长、名誉会长。

个人生活

沈自尹由西医转攻中医的那年,他和华山医院的同事赵馨荷结为连理,两人育有两个女儿。

人物评价

沈自尹是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脏象学说和病证关系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光明网评)

沈自尹是“西医学中医”的典范,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被视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开拓者。(人民网评)

沈自尹勇于创新,善于捕捉,善于提炼,推动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新民晚报评)

后世纪念

沈自尹去世后,他的夫人赵馨荷、女儿沈羿、沈蔚把975件珍贵的史料实物整理好,分批捐赠给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2020年12月16日上午,收录975件展品的沈自尹中西医结合展厅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