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补宣简介

王补宣简介

淘名人 2024-02-23 09:47 热度:

王补宣

王补宣(1922年2月5日-2019年8月3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热工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与传热学带头人。1943年王补宣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7年7月赴美留学,1949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1950年回到中国后担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1952年9月调入清华大学任副教授;1956年参与国家长期科学规划动力部分;1957年在清华大学创办中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本科专业;1962年参与学科规划工程热物理部分的制定;1978年参与国家科技规划技术科学部分的制定。1981年创建国际太阳能学会中国分组,并担任主席;1982年为研究生培养所撰专著《工程传热传质学》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1986年获得世界能源理事会颁发的能源为人类服务奖;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6年10月在获得中国传热传质终身成就奖。2019年8月31日,王补宣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王补宣的学术研究涉及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热物性、动力机械、能源系统规划、热湿环境预示和控制以及模拟监测技术等领域。其中,他创立了高速流动膜沸腾传热理论,深化了多孔介质热湿迁移理论与应用技术,提出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规划,发展了新型测试监控方法。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补宣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2年2月5日

逝世日期:2019年8月31日

毕业院校:西南联合大学

职业:科学家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出生地:江苏无锡

代表作品:《热力学》、《热工学》

人物经历

1922年,王补宣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乡,7岁进无锡竞志女中附小、无锡乡村师范二附小读书;1933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1939年9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3年7月获得工学学士,9月留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担任助教。

1947年7月,到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硕士,1949年获得硕士学位(MSME)。

1950年1月,回到中国,担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在校期间王补宣努力改革《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著了教材。

1952年9月,调入清华大学任副教授,1962年晋升为教授,并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与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高教部、教育部热工教材编委会主任。

1954年,着手翻译俄文教材《传热学基础》,对原著作了忠实的意译,还进行了订正和注释,被国内热工学界称为传热学的启蒙书。

1954年,结合教学,在国内率先开展国产隔热保温材料热物理性质的测试方法和技术研究,填补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王补宣科研成就

1963年至1966年,他带领师生参与四川化工厂氨合成塔技术改造,创造了单塔日产量翻番,达到国际上同类型氨合成塔的高产水平,被列为化工部1965年20项重大成果首项,并获国务院1966年100项重大成果奖。

70年代后期,出版《太阳能学报》,组织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提出“在经济、实惠、牢靠的前提下,把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普及起来”的方针。

80年代,鉴于材料制备中急需快速以至超快速淬冷、核动力水堆失水和复水的紧急事故处理、对高温壁面可靠的保护性冷却、以及对强化沸腾的相变传热和强化、优化雾化环境等具体背景,领导开展了高速流动膜沸腾和液滴在热壁面上蒸发的机理性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由于蒸气膜层的沿途增厚、气液两相密度悬殊可引起纵向压力梯度,独创了气液混相中间层并用以简化分析模型,导出了高速流动膜沸腾的系统理论,运用激光显示技术揭示蒸发液滴内部的蜂窝流动,提出介电常数对蒸发形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1980年-198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8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终身荣誉理事长。

1979年-1987年,中国太阳能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

1982年-2002年,国际传热传质中心(ICHMT)学委,执委(1982-1987)。

1986年-2000年,国际传热大会理事会(AIHTC)代表中国的委员。

1981年-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兼“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大组召集人。

1982年–2004年,《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ransfer》国际主编之一;

1984年,《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rmophysics》主编之一;《国际热流体学报》编委。

人物评价

王补宣一贯重视热工技术中热物理问题的基础性研究,是中国传热学研究的积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参加中国三次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在不同时期,分别出版了热工教学需要的教材与参考书,为提高热工教学质量和丰富热工教学内容作出了贡献。(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人物影响

2012年,清华大学征得王补宣同意,在王补宣90寿诞之际,发起设立“王补宣院士奖学励学基金”。基金用于奖励清华大学能源动力及工程热物理领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优异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资助学习努力、学业合格、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奖励清华大学和国内其他单位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奖励传热学领域优秀研究生(用于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优秀论文奖),以及支持每四年一次在清华大学召开的北京国际传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