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周同惠简介

周同惠简介

淘名人 2024-02-23 12:44 热度:

周同惠

周同惠(1924年11月8日—2020年2月23日),生于北京,籍贯广西桂林,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和色谱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周同惠于1944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1948年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求学;1952年获得华盛顿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55年7月回国,同年9月到卫生部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学系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分析研究室主任,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主任;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0年2月23日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5岁。周同惠主要从事药物分析与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的基础研究,开展药物代谢及代谢产物的鉴定与分析方法的研究。他领导研究建立了运动员禁用的五大类100种药物的分析及确证方法,筹建了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同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24年11月8日

逝世日期:2020年2月23日

毕业院校: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纸色谱和薄层色谱》《中草药现代研究》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原籍:广西桂林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24年11月8日(民国十三年),周同惠出生于北京市,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三岁即开始习字,不足五周岁即入北平师范大学附属平民小学读书。

1934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劳作课和化学课对他很有吸引力,因此初二时就在家中建立了一个小小实验室,自己买些试剂药品做起实验来。

1937年,考入中法大学附属高中。此时他对无线电产生了兴趣,自己购买各种元件,组装收音机。这一业余爱好持续多年,对以后他攻读仪器分析专业有一定影响。

194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他因成绩第一而留校任助理,一年后升任助教。在此期间,他负责化学系、生物系、地质系一年级学生的普通化学和定性分析实验,以及化学系二年级学生的有机化学试验,并翻译了一本英文的半微量定性分析书籍,作为学生的教材。

1946年初,到经济部特派员办公处,在汉沽的东洋化工厂工作。不久又被派往北平做杂务工作,因学非所用,乃另谋出路,于1946年4月,到经济部接收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周同惠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周同惠回国后把全部精力致身于祖国药物分析研究工作,将中国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很快应用于中国药物分析领域,特别是色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他将多种色谱方法,极谱方法,库仑分析,离子选择电极等新方法应用于有机药物与中草药的分析。在他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建立了五大类100种兴奋剂药物的检测方法,并通过国际奥委会的资格考试,于1989年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兴奋剂检测中心,填补了中国体育运动禁用药物检测工作的空白,为第11届亚运会在中国顺利召开作出重要贡献。此项工作获1991年国家体委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获得199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之后他主要从事药物代谢研究,完成了丁苯酞类化合物的体内外代谢及代谢产物研究工作,阐明了其氨基衍生物活性异常的原因。

周同惠回国头几年致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拓电化学和色谱分析,中国的实验条件比较差,许多领域还处于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周同惠先后兼任过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科研仪器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化学会理事长,北京分析测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化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药学(英文版)》《药学学报》主编,《药物分析杂志》《色谱》等期刊副主编,《分析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分析科学学报》荷兰《Water,AirandSoilPollution》和英国《PhytochemicalAnalysis》期刊编委等职。

人物评价

周同惠院士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为之奉献一生的药学研究事业。他始终以坚韧不拔、求实求新精神为中国药物分析化学的开拓和发展,以及兴奋剂检测工作而努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周同惠院士治丧工作小组评)

周同惠院士是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作为中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在药物分析与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基础研究以及药物代谢及代谢产物的鉴定与分析方法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他领导研究建立了运动员禁用的五大类100种药物的分析及确证方法,筹建了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他的一生为药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致力于科研工作,恪尽职守、开拓创新、潜心向学、淡泊名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