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卫星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万卫星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省天门市
出生日期:1958年7月1日
逝世日期:2020年5月20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空间天气科学服务和平利用空间》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8年7月1日,万卫星出生于湖北天门。他小学、中学正逢“文革”,完全没有正常的学习环境。因此课堂上老师讲不到的他就自学,教材上没有的他就阅读课外书籍。因为好学,老师经常开小灶为他辅导功课,给他批改并未布置的作业。
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恢复高考中,考上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
198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就读和工作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师从空间物理学家李钧院士。
1984年,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历任该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1996年,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一、二级人选。
2004年,由于中国科学院进行学科整合,万卫星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
201
主要成就
万卫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万卫星从实验观测中发现了中国电离层扰动的主要地域特性,提出了青藏高原的地形隆起及相关的低涡天气是中国行进式电离层扰动重要激发源的论断。从全球GPS观测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了低纬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等参量的经度“四波”结构,系统揭示了电离层“四波”现象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大气非迁移潮汐不同分量的联系,论证了大气潮汐激发电离层经度结构的机理。此外,还发现了太阳风对极区电离层突发E层的控制作用。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5月,万卫星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60余篇,被引用1300多次。
1.B.Zhao, W.Wan, L.Liu, T.Mao, Z.Ren, M.Wang, A.B.Christensen, Features of Annual and Semiannual Variations Derived from the Global Ionospheric Maps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8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2017年12月— | 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人物评价
万卫星在电离层与大气层的耦合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和系列成果。(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
万卫星的性格很内敛,平时寡言少语,不爱出头露面。他带领科学团队在研究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有相当的影响。孜孜不倦的追求、锲而不舍的努力,万卫星的人生之路就象一片帆船,一直追逐着那盏虽然模糊,却一直存在的灯塔,尽管也曾惊涛骇浪,却终于到达了辉煌的彼岸。(《中华儿女》评)
人物悼念
2020年5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对万卫星代表的去世表示哀悼。
2020年5月21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预备会议。会议开始时,栗战书说,5月20日晚,全国人大代表万卫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让我们以大会的名义对万卫星代表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