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李吉均简介

李吉均简介

淘名人 2024-02-23 14:24 热度:

李吉均

李吉均(1933年10月9日—2020年7月21日),出生于四川彭县,地理与地貌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1952年李吉均考入四川大学地理系,一年后随专业调整至南京大学地理系;1956年本科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195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执教;1962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1972年与施雅风合作编写《冰雪世界》科普册子;1978年被评为副教授,同年改革开放后率先迈出国门,到英、法、瑞士进行访问;1983年晋升兰州大学教授;1984年被任命为兰州大学地理系主任,同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高访一年;1991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1999年被聘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2001年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李吉均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吉均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及青藏高原隆生及其在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影响的研究,对黄河起源、黄土形成及中国东部庐山古冰川问题有独到见解。2020年7月21日,李吉均因病逝世,享年87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吉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彭县

出生日期:1933年10月9日

逝世日期:2020年7月21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兰州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横断山冰川》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33年10月9日,李吉均出生于四川彭州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高中就读于四川省彭州中学,是彭州中学第一任学生会主席、彭州中学第一任团支部书记。

1951年,以学生代表的身份赴重庆,参加西南地区学生代表大会。

1952年,李吉均的高中毕业,本来大学志愿是要报考地质的,但是老师同学们都说他身体吃不消,劝他“改学地理”,最终他报考了四川大学地理系。一年后转入南京大学地理系,期间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

1956年,本科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师从留德地理学家王德基。

1958年,从兰州大学地理学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执教。同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中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刚硕士毕业的他便成为第一批成员,并率领一个小分队承担黑河上游现代冰川的考察工作。同年第一次前往祁连山,研究冰雪资源。

1962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至1963年)。

1972年,与施雅风先生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李吉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吉均从事冰川学、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对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高原在晚新生代经历两次夷平、三次上升的观点,最近的强烈上升始于3.6百万年,经青藏运动(3.6~1.7百万年)、昆黄运动(1.2~0.6百万年)和共和运动(0.15百万年)达到现代高度,累计上升3500~4000米。指明黄河上游多级阶地是高原隆起阶段性反映,分别形成于1.7、1.5、1.2、0.6、0.15百万年前。首次指出庐山存在大量湿热地貌遗迹和部分寒冻与泥石流地貌系统,替代冰川成因解释。

李吉均的主要学术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出了青藏高原的上升阶段与幅度和形式问题: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全面提出了青藏高原的上升阶段、幅度和形式问题。1979年即指出高原第四纪期间整体断块加速上升了3500-4000m,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后又指出青藏高原分别在距今360、240、160万年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来源

1988年-1992年

甘肃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1993年-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0年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


2001年9月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会顾问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1974年,在西藏羊卓雍湖畔的冰川上,李吉均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高原肺水肿。

人物评价

李吉均一生反复出入于中国和世界的名山大川、高原盆地,凭借深厚的人文思想,加上多次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中获取的成果,形成了许多重要学术建树。(中国教育报评)

李吉均对高山冻原与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冰川地貌与冰川沉积相的研究、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季风三角”理论、黄河阶地和黄河起源,黄土系列与地文期、青藏运动、陇中盆地新生代沉积与环境研究和西部开发研究等多个专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对黄河、长江的起源,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对中国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兰州大学评)

人物影响

2006年,李吉均和时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王乃昂把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后学校配套的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了“求真”奖学金,鼓励青年学生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