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昌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定昌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7年1月30日
逝世日期:2020年9月7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职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江苏镇江
人物生平
1937年1月30日,陈定昌生于上海市;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打响,全家向扬州避难;
1957年,被保送北京留苏预备部;
1957年9月至1963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8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二分院;
1965年起,先后担任七机部二院二部研究室工程组长、副主任、主任;航天工业部二院二部副主任、主任;国防科工委精确制导技术专业组第一届、第三届组长;航空航天工业部二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精确制导项目实体管理负责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中、低空防空导弹总指挥;长峰科技工业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科技委主任、总设计师;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防科工委国家安全重大基础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项目总研究师、总设计师;国家高技术863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国家某重大专
主要成就
陈定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定昌先后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成果。20世纪60年代初,20多岁的陈定昌被任命为“激光雷达项目”项目组长,该项目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激光雷达样机,用详实准确的实验数据,突破了“四个科学原理”的限制,发展了中国第一部全反射式激光雷达,比美国林肯实验室领先多年。
1984年,以陈定昌为代表的一些专家开始前瞻性地提出第三代防空导弹的设想。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具有自主研制同一水平装备能力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导弹研制、试验能力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0年10月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显示,陈定昌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防科工委重要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
学术交流
2013年9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职务 |
---|---|
2011年1月14日 | 中国科学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13年5月20日 | 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 |
2015年12月12日 | 东莞同济大学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
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 |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顾问 | |
国家重大基础顾问专家组成员、高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 | |
总装科技委兼职委员 | |
反导专业组顾问 |
个人生活
日常积累
陈定昌的身上常常带着一个小本子,“就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每天把遇到的新问题、新名词和新鲜事儿记下来。
人物语录
“核心是爱国、爱民族,这些作为一个准绳,什么时候都不能忘。”
“二十年前走得不对,二十年后就没有结果。”
坚持工作
晚年的陈定昌,每日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仍坚持工作在科研一线。老友劝他歇歇,过过清闲的养老生活,可他未曾接受,也没有放慢脚步。
工作笔记
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档案馆的一间幽深库房里,保存着陈定昌的部分工作笔记,共46本,囊括1965~1986年的笔记。翻开这一个个笔记本,工整的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有些地方还附有地图和框架图。
祝福短信
逢年过节,陈定昌会给同事和学生发短信。
临终遗嘱
在弥留之际,陈定昌还叮嘱家属:生病期间他的党费要按时交齐,所有丧葬事宜一切从简,费用自理,对组织没有任何要求。
人物评价
陈定昌同志是中国精确制导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防空体系研究和三代防空装备的实践者、拓新者和谋划者,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学部评)
陈定昌是中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和精确制导技术领域的专家。陈院士站在时代前沿,所突显出的敏锐头脑和超前思维,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评)
总站在时代前沿具有超前思维的陈定昌,用一生推动着中国空天防御体系能力建设,为信息化条件下新质杀手锏装备研制,形成制衡强敌的战略威慑能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掀开了中国空天防御力量建设的新篇章。(科技日报评)
陈定昌待人谦和,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只有讲到自己热爱的专业或者论证技术方案,他才有板有眼、滔滔不绝,直到说服对方。陈定昌,中国国防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却永远是中国科技银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更激励着一代代航天青年为国铸剑、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