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戴元本简介

戴元本简介

淘名人 2024-02-23 15:38 热度:

戴元本

戴元本(1928年7月31日—2020年9月2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湖南常德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戴元本于1947年7月被中央大学附属中学保送至中央大学,并选择了物理系;1952年8月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南京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1958年4月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学习和工作;1961年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0年9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戴元本长期从事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的研究,研究方向为量子场论中的非微扰现象、重味物理、超对称理论和中微子物理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戴元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28年7月31日

逝世日期:2020年9月26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湖南省常德市

人物生平

1928年7月31日,戴元本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湖南省常德市,童年生活主要是在南京度过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家迁徙,先后到过长沙、贵阳、昆明、路南。

1938年,在贵阳时经常到住宿旅馆旁边的一个图书馆看书,诸如《三国演义》《封神榜》《西游记》等。

1939年,在路南县(今昆明市石林县)时也基本没有上学,但开始一知半解地阅读《论语》。

1941年春季,迁到重庆郊区北碚附近生活。

1942年,刚到重庆便因病休学,后来在青木关“战区来渝学生进修班”学习了一个学期后再次生病休学。

1944年,进入重庆的国立二中读高一。

1946年,随家人回到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临时二中、中央大学附属中学。

1947年7月,被中央大学附属中学保送至中央大学,并选择了物理系。

1948年,由于当时南京局势恶化,戴元本跟随父亲前往上海,学业再次中断。

1949年,回到校园,此时的中央大学已更名为南京大学。

1952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戴元本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戴元本在奇异位势和非定域位势的瑞奇极点理论、层子模型研究、非交换群规范场论中费密子的电磁形状因子的高能渐近行为和重强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成果有“奇异位势散射振幅的雷其行为”、“强相互作用粒子的结构模型”、“非Abel规范理论中形状因子高能行为的六阶计算”等。

1961年,戴元本在《物理学报》发表《弱作用对轻子电磁性质的影响》,研究了中间玻色子模型中弱作用对轻子反常磁矩的辐射修正。

1965年9月,在钱三强的组织下,原子能研究所基本粒子理论组、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基本粒子理论组、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四家单位组成“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定期开展对强子结构的讨论交流。

学术论著

据2020年7月中国科学院网站显示,戴元本已在国际和中国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著有《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一书。

1963年至1965年间,戴元本对雷杰极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1988年至2003年,戴元本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常德戴氏曾居于常德柳叶湖畔,戴氏自明朝起乃官宦之家,数百年间始终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戴元本祖父戴德诚曾参与湖南维新运动,管理南学会,担任《湘报》撰述。叔祖父戴展诚是清末进士,参与“公车上书”,留学日本,后担任湖南全省师范学堂(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监督。父亲戴修骏留学法国,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经济、政治、法律,获博士学位,曾在巴黎和会期间阻止北洋政府签字,回国之后任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国民政府首届立法委员。

戴元本家中兄弟五人,排行老二。

兴趣爱好

戴元本从小喜爱阅读、兴趣广泛,尤其喜爱诗文和历史。

人物评价

戴元本一生宁静谦和、公平公正。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戴元本为人和蔼热心、生活朴素简洁、工作精益求精、为人光明磊落。即便担任领导岗位、被任命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当选学部委员之后,戴元本也仍然处事公平公正,不为关系亲疏而左右决策,不为善说情而实无能者写下只言片语的赞誉。与此同时,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里,戴元本几乎不会落下任何一次的重要学术活动,甚至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讨论会他也按时参加,大多时候他都是默默地坐在那里,默默地鼓励年轻人,默默地关心和支持中国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评)

“一个人的成就,在于日积月累;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坚韧不拔。戴先生淡泊名利的胸怀,乐观旷达的性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戴元本的学生评)

杜诗有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许,这两句诗是对戴元本一生勤勉治学、一生教书育人的最好诠释。(求是杂志社徐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