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智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克智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1927年7月21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6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3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籍贯:福建福州
人物经历
1927年7月21日,黄克智出生于江西南昌,福建福州人。
1947年7月,本科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土木工程系。
1948年,以土木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师从力学家张维先生,并兼任助教。
1952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被分配在清华大学基础课部力学教研组任讲师。
1955年至1958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塑性力学教研组进修。
1958年10月,回到中国,参加组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的工作,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1978年,担任清华大学教授。
1982年至1998年,担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3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12月6日,黄克智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主要成就
黄克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在壳体理论方面,黄克智提出薄壳统一分类理论,发展了求解壳体问题的合成分解法与边界层二次近似理论,提高了壳体边界层的精度。
在压力容器强度分析方面,黄克智及其合作者致力于把力学应用于压力容器强度分析二十多年,在管壳式换热器管板强度设计方法和圆柱壳大开孔接管的薄壳理论解两个方面,为中国压力器界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在断裂力学方面,黄克智和他的学生们得到了幂硬化材料扩展裂纹尖端奇异场和裂纹起裂后整个稳定非定常扩展过程的理论阻力曲线;采用更接近于真实的考虑鲍氏效应的混合硬化模型,研究裂纹尖端的分区构造及其渐近解;澄清了理想弹塑性可压缩材料的扩展裂纹尖端奇异场这一国际上弹塑性断裂力学研究中的难题。
在有限变形塑性本构理论方面,黄克智首先完成了《张量分析》与《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这两部系统性的研究专著,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包括Cauchy平均转动公式,固化物质导数、变形率标架旋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任职机构 | 职务 |
---|---|---|
1987年 | 法国科学院 | 客座教授 |
2001年 | 同济大学 | 名誉教授 |
中国力学学会 | 副理事长 | |
《力学学报》 | 主编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力学学科评议组 | 召集人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力学学科评议组 | 召集人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力学学科评议组 | 召集人 | |
远东一大洋洲断裂学会(原远东断裂组织) | 第一届顾问委员 | |
远东一大洋洲断裂学会(原远东断裂组织) | 第二届主席 | |
远东一大洋洲断裂学会(原远东断裂组织) | 第三届执委 | |
国际断裂学会 | 第七届副主席 | |
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 | 主任委员 | |
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 | 理事 | |
国际材料力学行为学会(ICM)无任所 | 常委 |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黄克智家世代居住在城市,家中无田产,诗礼传家。曾祖父黄乃麟原是福建省福州市一位有名的“儒医”,家族以“黄书香堂”为名。祖父黄燮曾是清光绪年间的秀才,后又学习新学,经曾任两江总督的沈葆祯先生推荐去南昌高等师范学堂执教英语与数理化,全家遂自闽迁赣。父亲黄以诚为人十分忠厚老实,在南昌邮局辛苦工作了四十多年,靠微薄的薪金抚育9个子女。母亲龚慎修,知书识礼,操持家务,对儿辈念书非常重视,儿辈小学阶段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后,她都亲自在旁督促指导习字等。虽然黄克智的父母都不是教育家,但都竭尽全力给予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勤于锻炼
黄克智40岁开始跑步,66岁学会了很多样式的太极拳,70岁开始学习游泳,72岁又开始学习打网球。
子女情况
黄克智的女儿黄琼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大儿子黄永刚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小儿子黄永强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
人物评价
他(黄克智)在颠沛流离中求学,凭借着勤奋和努力,严谨治学,终成中国固体力学大家;如今,进入耄耋之年的他仍在带学生、搞科研,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以敏锐的洞察力继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黄克智的科研品质是独特的,同时也具有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一代科学家的共性,作为传承者,黄克智承上启下,在培养人才、将科技理论应用于工程设计、赶超外国先进技术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科学报》评)
作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创建人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黄克智先生为力学系的持续发展、为力学系在研究和教学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清华校友总会评)
他(黄克智)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和祖国,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以及家庭教育方面都树起了不朽的、令人仰慕的榜样,无论是当初毅然回国,奋战在科研一线,还是教书育人,为清华和中国培养和留住优秀的科研人才,黄克智的心底从来都放着“国家”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