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华良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蒋华良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常州市
出生日期:1965年1月10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23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江苏武进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83年09月—1987年0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07月—1989年09月,担任江苏省常州化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9年09月—1992年07月,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92年09月—1995年0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师从嵇汝运院士和陈凯先院士,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95年07月,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1997年11月晋升)。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年09月,担任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
2004年12月—2013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2006年,入选首批上海市领军人才。
2013年12月—2019年0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2015年07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
主要成就
蒋华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蒋华良系统发展了药物作用靶标发现和药物设计理论计算新方法,为新药研究提供工具,获得国际同行和工业界广泛应用。设计高效探针分子,深入阐明和确证了一系列新靶标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功能。针对肺动脉高压、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等中国国内尚无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重大疾病,与他人合作进行新药开发研究,数个候选新药进入临床研究或获得临床批件,并实现技术转化。
2020年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启动由蒋华良院士牵头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药物研究应急攻关团队,在前期SARS相关研究和药物发现成果基础上,聚焦针对该病毒的治疗候选新药筛选、评价和老药新用研究。经过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任何药物,都要通过在病人身上试验才能判断是否起效。要用临床数据说话,临床上没效就是没效,光看体外试验数据是没有证据的。目前披露的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6年01月01日—2014年12月31日 | 德国《Chem Med Chem》国际顾问团成员 |
2008年01月25日—2013年0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10年08月01日—2016年08月31日 | 英国诺丁汉大学药学院教授 |
2011年01月01日—2014年12月31日 |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研究“”专家组成员 |
2012年01月01日—2015年12月31日 | 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药靶发现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项目首席专家 |
2012年07月01日—2017年09月30日 |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咨询顾问 |
2013年01月01日— |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
2014年04月01日—2018年04月01日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第七届编委会编 |
个人生活
蒋华良出生在江苏武进,从小在宜兴外婆家长大。1993年,药物所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安装后,蒋华良为进行课题研究,晚上睡在实验室,睡了五年,直到1997年底他的爱人从常州调到上海。
人物评价
蒋华良长期担任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团队管理能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评)
蒋华良的坦诚、直率、正直、大度嬴得了他人的尊重。(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评)
蒋华良先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肩负重任、攻艰克难,把全部精力奉献于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积极推动中国药物科学发展。他一生潜心科学、求实创新、奖掖后学,为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