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简介
基本资料
本名:耶律德光
别名:耶律尧骨
字:德谨
所处时代:辽朝(契丹)
民族族群:契丹族
出生地:大部落东楼之地(后设降圣州)
出生日期:902年11月25日
逝世日期:947年5月15日
主要成就: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夺取幽云十六州,使辽朝实力大增
谥号:孝武惠文皇帝
庙号:太宗
年号:天显(沿用)、会同(938年)、大同(947年)
在位时间:927年12月11日—947年5月15日
陵墓:怀陵
人物生平
早年随征
唐天复二年(902年),耶律德光出生于大部落东楼之地(后设降圣州),契丹字德谨,契丹小字尧骨,后因“慕中华文字”而取汉名“德光”。他是耶律阿保机的次子。相貌端庄厚重,秉性宽厚仁慈,军国大事多由他来裁决。
契丹天赞元年(922年),耶律德光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年仅二十岁。随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参加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尤其是在率领六军南征平州、幽州、镇州、定州等后唐城池。
天赞二年(923年),契丹军队攻下平州,耶律德光俘获后唐平州刺史赵思温、张崇等将领。回军途中击破箭笴山胡逊奚,诸部全部归降契丹。
之后,耶律德光率兵攻掠镇、定等州,所到达的城池守将都坚守不敢出战。耶律德光的军队到达幽州,符存审拒耶律德光于幽州城之南。又跟随辽太祖击破于厥里诸部,安定河壖党项,又攻下山西诸镇,取回鹘单于城,东平渤海,破达卢古部。耶律德光跟随辽太祖东征西战,立下了很多战功。
嗣立皇位
契丹天显元年(926年),辽太祖
为政举措
政治
南北面官
辽太宗在政治上最突出的业绩是引进“汉法”,改革吏治,全面推行“因俗而治”的方针,确立了辽朝“南北兼制”的政治体制。辽太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朝,加上原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辽太宗顺时应势,及时调整统治政策,“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他不但全部保留了幽云地区的原有制度,同时,在汉族封建制度的影响下,又把一批契丹官名改为汉名,并依汉例增设新职。调整后的辽朝中央政府,形成北面官和南面官两个平行的行政机构,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负责管理契丹及北方游牧民族的军政事务。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负责管理汉人、渤海人等农业人口的军政事务。
地方官制
与中央两面官制相适应,辽太宗在地方上实行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族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实行部
历史评价
《辽史》:太宗甫定多方,远近向化。建国号,备典章,至于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求直言之士,得郎君海思,即擢宣徽。嘉唐张敬达忠于其君,卒以礼葬。辍游豫而纳三克之清,悯士卒而下休养之令。亲征晋国,重贵面缚。斯可谓威德兼弘,英略间见者矣。入汴之后,无几微之骄,有“三失”之训。《传》称郑伯之善处胜,《书》进《秦誓》之能悔过,太宗盖兼有之,其卓矣乎!
《契丹国志》:太祖之兴,燎灰灼原矣!太宗继之,承祖父遗基,擅遐陬英气,遂登大宝,诞受鸿名。然石郎之消息,乃中原之大祸。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番、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石晋轻以畀之,则关内之地,彼扼其吭,是犹饱虎狼之吻,而欲其不搏且噬,难矣。遂乃控弦鸣镝,径入中原,斩馘华人,肆其穷黩。卷京、洛而无敌,空四海以成墟。谋夫虓将,卒莫敢睨,而神州分裂,强诸侯代起为帝,亦莫之究矣。
胡寅:
耶律德光虽夷狄,亦可谓善于控御者矣。乘石敬瑭之资其
轶事典故
出生奇闻
相传述律平曾梦见一个神人戴金冠、穿素服、执兵仗,相貌丰满俊美,有十二只异兽相随。其中有黑兔跳跃到她怀里,于是怀孕,在大部落东楼之地生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出生时,“黑云覆帐,火光照室,有声如雷”,诸部都为之惊异。后来辽穆宗就在这里设立了“降圣州”。
擅长文学
耶律德光自身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由于“慕中华文字”而改汉名“德光”。会写辽、汉文字。他和耶律倍都学过书法,所以述律后曾“命书于前以观之”,太宗还善写文章。天显十年(935年),太宗靖安皇后萧温病死,“上自制文,谥曰彰德皇后”,表示哀悼。同年,在弘福寺为皇后饭僧时,为追感以前父母兄弟在观音像前相聚“乃自制文题于壁”。由于文章感人,使“读者悲之”。
制为帝羓
辽太宗在栾城杀胡林病死后,契丹人把他的肚子剖开,去掉肠胃,用盐填满,确保尸体不腐烂,运往北方。后晋人称之为“帝羓”。
驰骑贯狐
大同元年(947年),有十余人骑马在祖州西五十里的大山中狩猎,
人际关系
父母 | 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 母亲:淳钦皇后述律平 |
---|---|---|
兄弟姐妹 | 同母兄耶律倍,本名耶律突欲 | 同母弟耶律洪古,本名耶律李胡 |
同母妹耶律质古 | 异母弟耶律牙里果 | |
后妃 | 靖安皇后萧温 | 宫人萧氏 |
子女 | 辽穆宗耶律璟,本名耶律述律,母萧温 | 太平王耶律罨撒葛,母萧温 |
耶律天德,母宫人萧氏 | 冀王耶律敌烈,母宫人萧氏 | |
越王耶律必摄,母宫人萧氏 | 燕国大长公主耶律吕不谷 | |
耶律嘲瑰 |
历史争议
嗣位
以《资治通鉴》为代表的中土文献记载了天显元年九月部族酋首受述律后之意“推举”德光为王,失败的耶律倍做出了“出逃后唐”的“过激”举动;而以《辽史》为代表的辽朝文献却道出了另一番情况,记载了天显二年十一月耶律倍“让国”于耶律德光的一派和谐之景。关于此处差异,学界呈现两种十分鲜明的态度。一类认为《辽史》的记载有粉饰太平之嫌。如姚从吾认为:“让位的事情,与辽俗不合。这里所说,似为一种饰词,或者是记事人由汉俗而生的误解。”对此,陈述,李桂芝等也认为《辽史》所载的耶律倍让国有曲笔之嫌,并且基于中土史籍论证出太宗继立是世选的结果。另一类则认为《辽史》的记录比中土文献可靠,如蔡美彪就认为中土文献的记述是中土误传,以辽朝文献为基础提出了大元帅继任说。两种观点虽然针锋相对,却在即位只有一次这一观念上达成了共识,双方均认为中土文献与辽朝文献的记述是同一件事,对文献的差异表现出非此即彼的态度。
中土文献给出的耶律
后世纪念
怀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南距怀州故城3公里。葬太宗耶律德光和穆宗耶律璟二帝,凿山为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陵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5公里,北、东、南三面环山,在山脉低洼处用石墙封堵。入谷口处夯筑高大陵门,已毁坏,仅存两个高大的封土堆。中部一道石墙将陵园分为外陵区和内陵区。外陵区有两处大型殿堂建筑遗迹。从谷口到墓地筑有6道石墙,陵墓和祭殿均建在内陵区。两座陵寝早年被盗,墓室顶部严重塌陷,祭殿等建筑也仅存台基遗迹,地表散布大量精致、考究的辽代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