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吴组缃简介

吴组缃简介

淘名人 2019-04-10 10:39 热度:

吴组缃

吴组缃(1908.4.5-1994.1.11),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代表作品《一千八百担》。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组缃

外文名:吴组缃

别名:吴祖襄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泾县

出生日期:1908年4月5日

逝世日期:1994年1月11日

职业:小说家,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创办文艺周刊《赭山》 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代表作品:《一千八百担》,《鸭嘴涝》 ,《天下太平》,《樊家铺》

性别:男

所处时代:近代

人物经历

1923年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小草》,1925年3月在《妇女》杂志上刊出的短篇小说《鸢飞鱼跃》,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1927年结婚,回茂林当小学教员。

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他曾与林庚、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在清华大学时期,是吴组缃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他创作的小说《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等,以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享誉文坛。尤其是小说《一千八百担》,借宋氏家族的一次宗族集会,形象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衰落。吴组缃的创作朴素细致,结构严谨,擅长描摹人物的语言和心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堪称写皖南农村风俗场景第一人。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1936年与欧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轶事

吴组缃上中学时就结了婚,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把家眷也带了来。他家住在西柳村,季羡林、李长之常去那里看他们。季羡林后来还说,现在听说中国留学生可以带夫人出国,名曰伴读,吴组缃的所为不正是“伴读”吗?真可谓“超前”了。那时,吴组缃有一个女孩,小名叫小鸠子。李长之《孩子的礼赞——赠组缃女孩小鸠子》的文章提到“现在在一起的孩子们中,我得益顶多的,又彼此知道姓名的,是小鸠子。也许是我锐感或过敏,这孩子和我颇有交情。孩子们的爸爸组缃,真是如我们几个朋友所加的‘徽号’,是一位感伤主义者,他看一件什么事物,无往而没有感伤的色彩。连他的声调也是感伤主义的,虽然在锐利的幽默中,甚而哪怕是讥笑的态度,也有怜悯的伤感的同情在。他的夫人和孩子刚来北平不久,他曾向我介绍过他的孩子,据说是非常想家,常模仿在家里的祖母想她的光景,而且还感到孤寂,因为那时还没有在一块玩的小孩子,孩子才多大呢,不过6岁。我心里想,组缃的话是不能不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西柳集(小说集)1934年7月,上海,生活书店饭余集(小说散文集)1935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书店

鸭嘴涝(长篇小说)1943年3月,重庆文艺奖助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出版,1946年改名《山洪》,由上海星群出版公司再版

吴组缃小说散文集1954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说稗集(古典小说论评集)1987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宿草集(小说集)1988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拾荒集(散文集)1988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苑外集(文艺评论集)1988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元文学史稿(与沈天佑合著)1989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组缃创作受茅盾的影响

吴组缃是茅盾之外左翼社会分析派小说的又一重要代表。虽然他并未参加左联,但他的创作深受茅盾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他自觉地以茅盾《子夜》所揭示的社会分析观点指导自己的创作。他认为,茅盾的《子夜》不仅“用一个新兴社会科学者的严密正确的态度告诉我们资本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简介

《一千八百担》是吴组缃短篇小说的上品。小说采用了类似《子夜》的截取生活横断面的结构方式,通过描写某乡镇宋氏祠堂的一个开会场面,以对家族义庄一千八百担积谷的处理为核心,暴露了封建大家族内部明争暗斗的一幕,展现了农村经济的破败,阶级对立日趋激化的政治斗争形势。小说以“义谷”的处置因多方争持终无着落,饥饿的农民冲进祠堂,抢走积谷作结。这一主题逻辑之外,小说的鲜明特点在于作者精心编织的祠堂机会的戏剧性场景和结构。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两万余字的篇幅中细致、生动地展现了祠堂议事的纷繁、松弛、无聊而又无奈的场面。鱼龙混杂的大家族原本是衰败、空虚的一群,更经不起时代阶级斗争的风雨,一种封建宗法社会的末世景象跃然纸上。作者显示出了极为高超的描写与结构的技巧,对宗法社会的认识与剖析能力、人物刻画与对话的精巧等,在现代短篇小说艺术中都不可多得的。

《鸭嘴涝》描写了贫苦农民章三官不堪压迫走上了反抗之路,在抗日烽火中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评价

吴组缃被称为一位智者。在他的弟子刘勇强眼里:“吴先生非常敏锐,很有智慧,聊起天来,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他同时又被称为一位勇者。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吴先生的“尺度”也始终一以贯之。“他从不会因人而变、因事而变、因时而变。”北大中文系教授孙玉石评价道,“他要一个导师应有的尊严。他尊重自己的尺度。”

1929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次年转入中文系,毕业后,在清华研究院继续学习,但没读完研究生就离开了。他的传记记述到此往往语焉不详。就此,吴先生的弟子张健曾特意向他探究过其中原委。

据吴先生说,读研究生期间,他曾选了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六朝文学课,在学期作业中,他骂六朝文学是娼妓文学,刘教授非常生气,就给了他一个不及格。但刘教授同时也托人带口信给他,只要他改变观点,就可以过关。当时,吴组缃已经结婚生子,全家要靠他的奖学金生活。一门课不及格,就意味着拿不到奖学金,而拿不到奖学金,全家人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